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12期
编号:12076401
糖耐量减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12期
     [摘要] 作为糖尿病的前期阶段,糖耐量减低(IGT)的病症机制较为复杂,但其在中医药治疗的研究中已取得了较大进展。本研究在充分分析糖耐量减低的病机基础上,概况总结了中医药治疗的研究成果,为更好的临床治疗IGT工作提供了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糖耐量减低;中医;治疗;研究

    [中图分类号] R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4(c)-023-02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IGT in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XIE B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Nanning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Nanning 530012, China
, http://www.100md.com
    [Abstract] As the early stage of diabetes,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GT) is more complicated mechanism of the disease, but its stud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The full analysis of the pathogenesis of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based on the summary overview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in medical treatment,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IGT in order to better provide a more comprehensive theory of reference.

    [Key words]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Research
, 百拇医药
    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简写:IGT)又称为隐性糖尿病或化学性糖尿病,在临床上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患者机体自身的糖代谢量却处于一个正常与糖尿病病症的过度状态,其是糖尿病的前期阶段,在临床中几乎所有的2型糖尿病都是经此阶段形成的。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饮食的糖摄取不当、生活习惯不科学等原因,我国当前IGT患者中,平均七八年时间就能导致接近2/3患者转为糖尿病,我国每年由IGT转为糖尿病的患者高达几十万,并且正以3%~5%的速度增长[1-3]。因此,加大对IGT发现与临床干预是降低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手段。本文以此为契机,在总结糖耐量减低病因病机的基础上,从中医药治疗的角度出发总结当前的各种研究进展和对应成果,以期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理论指导[4]。

    1 IGT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从中医角度来看,作为糖尿病的前一阶段,糖耐量减低属于中医消渴,更详尽一些的话,IGT属于脾瘅的范畴。参照《素问·奇病论》中对于“脾瘅”论述,黄梦雨等[5]将糖耐量减低归纳为禀赋不足,脏腑较弱、饮食失宜、情志失调和过度劳累四个方面,基于此,本研究结合张欣等[6]、杨宏杰等[7]对此领域的研究将糖耐量减低的病机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 http://www.100md.com
    1.1 阴虚

    从中医角度来看,消渴病是燥热为标、阴虚为本的本虚标实病机,针对这一病机,吕仁和[8]在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研究中认为,作为糖尿病的前一阶段,IGT属于脾瘅范畴中的阴虚,造成这一症状的主要原因是贪食甘美、禀赋有亏、阴液亏损,不能制约阳气,虚热灼伤阴液,反复积累导致“脾瘅”发生。而钱为明[9]在研究糖尿病时也认为阴虚是造成糖耐量减低的主要病机,但在中医临床上由于尚未化热,因此临床观察中并无典型消渴表现。陈家鑫等[10]在探究脾阴虚时认为外部六淫之邪、饮食失调、劳倦所伤、情志太过、用药误治、脏腑累及是造成脾阴虚的六大病因病机,而脾阴虚极大的导致了IGT的病发。

    1.2 痰瘀内阻

    痰瘀是疾病产生发作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在临床上其是导致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并贯穿于疾病的整个过程。孟凤仙[11]、孙晔[12]在分别对降糖消脂饮对34、40例IGT者糖脂代谢的影响研究中认为痰瘀内阻和津液代谢失调是导致糖耐量减低病变发生的主要机制,糖耐量减低患者体内的痰瘀内阻程度影响了糖脂的正常代谢,其内阻程度与代谢紊乱程度在一定范围内成对比关系。张欣等[6]在临床观察活血祛瘀通腑法治疗糖耐量减低的研究中发现,糖耐量减低在临床上的自身症状并不典型,其主要表现为高血压、高体重和高血脂这“三高”,表现为小便黏稠、泡沫较多等,是中医气血瘀滞所致。而祝肇刚[13]则认为痰瘀内阻在糖尿病的形成中起重要的推进作用,其导致的瘀血贯穿于疾病整个过程。
, 百拇医药
    1.3 气阴两虚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阴虚无以滋养肌肤,气虚化生无权,期许阴虚互为因果,正所谓阳气在外,是阴精所化生。姚政等[14]在研究糖耐量减低时认为气阴两虚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病机,在此基础上,其提出了益气养阴的基础治法。王永峰[15]在糖耐量减低患者血糖血脂的干预观察研究中认为糖耐量减低是由情志失调,导致气机郁结,不断郁积致使化燥伤津,或者是由于饮食不节,耗伤肺胃阴津,劳欲孤独,阴虚火旺,损伤阴精,导致气阴两虚。廖丽锦等[16]在研究2型气阴两虚糖尿病时认为气虚及阴、阴虚及其,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约有80%具有气阴两虚的临床表现,表现为倦怠乏力、五心烦热、口渴喜饮、舌红少津或尿多色黄。

    1.4 脾虚

    中医认为脾虚是由饮食失调或劳倦内伤所致,而糖耐量减低则是由谷气雍滞,津液失布等引发的代谢紊乱所致。冯建华等[17]认为要根据不同的证型来达到健脾益气、脾肾双补的效果。林慧光[18]在陈修园医学全书中详细介绍了温脾燥脾治疗脾虚方案。黄从强等[19]在对脾虚致消的糖尿病治疗研究中认为依据脾虚致消的理论在临床上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通过脾虚致消理论和病证结合的临床模型能够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陈霞波[20]在糖耐量减低与脾不散精的研究中认为诱发糖耐量减低的主要机制是脾胃气虚、气机不畅或者是水谷精微不得运化利用导致脾气不散精。陆源源等[21]在糖耐量减低者胰岛素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研究中认为长期的醇酒厚美过食肥甘都可导致脾胃的紊乱,而这些脾胃非正常运作优势脾气更虚,长期积累导致疾病发生。
, http://www.100md.com
    2 IGT的中医治疗方案

    在IGT的中医治疗干预中,当前针对糖耐量减低的病因病机有较多的方案措施,本研究在中医治疗方面主要从由脾虚引发的糖耐量减低的治疗展开研究归纳。

    陈刚[22]通过48例健脾逆瘅汤治疗糖耐量减低的临床总结,发现在治疗糖耐量减低的临床中可以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采用合适搭配比例的中药健脾逆瘅汤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中针对性情急躁的患者在药物搭配中需加入一些白芍药、薄荷、柴胡、当归等,而针对那些血压高者则需加一些菊花和枯草,这样在临床中就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姚政等[23]的研究亦有类似的结果。刘得华[24]在31例健脾散精汤葡萄糖低减的治疗中发现健脾散精汤能够有效地治疗脾虚导致的糖耐量减低,并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药物成分的不同搭配,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李洪波等[25]在研究益气健脾中药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糖耐量减低的干预作用中发现,健脾益气中药可以改善IGT患者的糖代谢,并能有效控制血压和干预糖耐量的降低幅度,从而对患者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姬厚民[26]在采用七味白术散加甘草芍药汤治疗葡萄糖耐量减低研究中,通过31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总结发现经过七味白术散加甘草芍药汤连续3个月的疗程服用,可使患者机体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达到正常水平。丁萍等[27]在24例健脾疏肝法治疗葡萄糖耐量减低的临床中,认为服用盐酸二甲双胍和健脾消糖颗粒以及对患者的生活干预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含量,从而达到葡萄糖耐量减低的良好治疗效果。此外,还有其他相关的治疗方案研究,但主旨思想体现在上述的研究汇总中,在此不再赘述[28-29]。, http://www.100md.com(谢滨)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