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076312
抗生素序贯疗法在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25日 顾利琴
第1页

    参见附件(2065KB,2页)。

     [摘要] 目的:观察抗生素序贯疗法在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7月~2010年5月诊治的86例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对照组43例应用头孢唑肟全程静脉给药,观察组43例应用头孢唑肟、头孢克肟序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7 5,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9 2,P>0.05)。结论:抗生素序贯疗法在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中的应用满意,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抗生素;序贯疗法;头孢唑肟;头孢克肟

    [中图分类号] R725.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4(c)-154-02

    急性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科常见疾病,多属病毒感染,一般经过禁食、静脉输液、抗生素等治疗后腹痛可明显好转,为了探讨抗生素在该疾病治疗中的最佳应用方案,笔者回顾性分析本院86例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临床资料,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信息,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9年7月~2010年5月诊治的86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的相关标准[1]。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6个月~9岁,平均(4.8±1.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6~57 h,平均(18.5±4.5) h。观察组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5个月~8岁,平均(5.0±1.2)岁;发病至就诊时间4~55 h,平均(18.2±4.6) h。两组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呕吐或发生腹泻或便秘。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头孢唑肟全程静脉给药,50~100 mg/(kg·d)静脉滴注,2次/d。观察组采用头孢唑肟、头孢克肟序贯治疗,头孢唑肟50~100 mg/(kg·d)静脉滴注,2次/d;患儿腹痛消失、外周血白细胞恢复正常后改为头孢克肟颗粒3~5 mg/(kg·d)口服,2次/d。两组疗程均为7~10 d。

    1.3 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标准如下,显效:指5 d内症状完全消除,B超检查正常,化验检查正常,临床治愈者。显效:5~10 d症状消除,B超检查正常,化验检查正常,临床治愈者。有效:10~15 d症状消除,B超检查正常,化验检查正常,临床治愈者。无效:15 d以上症状减轻,B超未正常,临床好转者。以显效、有效合计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笔者将所得数据均代入SPSS 13.0软件包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7 5,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2 不良反应

    对照组出现食欲不振1例,腹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食欲不振1例,腹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9 2,P>0.05)。所有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微,不影响治疗。

    3 讨论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7岁以下的小儿,发病前常有喉痛、发热、倦怠不适等前躯症状,然后才出现脐部和右下腹痛、恶心、呕吐,有时可发生腹泻或便秘,因小儿肠系膜淋巴结沿肠系膜动脉及其动脉弓分布十分丰富,回肠末端和回盲部尤著,小肠内容物常因回盲瓣的作用,在回肠末端停留,故肠内细菌及病毒产物易在该处吸收[2-4]。本研究中两组患儿平均年龄也在7岁以下,与上述发病特点相符。

    临床上常采用禁食、静脉输液及静脉滴注广谱抗生素等方法治疗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本研究观察组采用抗生素序贯疗法效果更佳,该方法是指对急性或中、重度感染住院的患儿,先胃肠外给药(多为静脉给药),待到临床症状或体征有明显改善后(临床上一般需要3~5 d),及时改为口服给药的一种治疗方法[5]。头孢唑肟、头孢克肟均为第三代口服头孢菌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起杀菌作用,并对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6]。该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体内分布广、与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等特点[7],这些均决定了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是序贯疗法的最佳选择。

    综合以上论述以及本研究结果可见,抗生素序贯疗法在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中的应用满意,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册)[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6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6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