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16期 > 正文
编号:12090230
高血压的基本治疗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5日 米娜瓦尔玉斯英
第1页

    参见附件(1932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单药治疗与联合用药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氨氯地平组(单药组)100例,联合用药组(氨氯地平及美托洛尔组)100例,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与疗程结束时分别采用美国产DP5000A动态血压监测系统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24 h,白昼与夜间平均血压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联合用药组24 h和夜间平均血压下降较单药组更显著(P<0.01);两组降压谷/峰比率分别为(80.5±7.4)%和(62.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用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安全,耐受性好,患者满意度高,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 高血压;治疗;分析;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 R972+.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6(a)-055-02

    原发性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脑出血、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的发生与它有密切关系。高血压的治疗是倍受重视且研究发展较快的一个临床领域,新的药物和新的治疗方法不断被开发出来,另外,在合理应用现有药物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本院2008年2月~2010年10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均符合国际高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mmHg)[2],男114例,女86例;年龄31~81岁,平均(59.2±9.5)岁;病史最短2年,最长20年,平均(8.6±4.3)年。排除指标为:恶性进行性高血压恶性肿瘤,严重心、肝、肾疾病,不稳定性或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孕妇,哺乳期妇女,过度肥胖及过度饮酒或精神病患者等。本组无因不能耐受副作用或擅自停药患者。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氨氯地平组(单药组)100例,联合用药组(氨氯地平及美托洛尔组)100例。

    1.2 给药方案

    高血压患者或正在接受抗高血压治疗的患者停用抗高血压药物1周后,符合入选标准者进入导入期,服用安慰剂2片、bid。1周后舒张压介于127~152 kPa之间者正式进入治疗期。所有观察患者均停药1周后开始服用相应药物,但应随时测血压,以防恶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单药组:每日晨8∶00顿服氨氯地平5 mg,每日1次,以后根据需要可逐渐增至每日10 mg。联合用药组:除服用氨氯地平外,加服美托洛尔每天10 mg,每日晨8∶00顿服,每日1次。两组治疗疗程均为4周。在导入期和整个治疗期间可以服用不影响血压的药物,禁用利尿剂、交感神经抑制剂或受体拮抗剂、血管扩张剂、钙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降压药物。

    1.3 观察项目指标

    每次随访时记录血压、心率和不良反应。治疗前基础血压为导入期末坐位血压的平均值,治疗后血压为治疗期末坐位血压的平均值。

    1.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x±s表示,治疗前后变化采用配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24 h、白天、夜间血压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白天、夜间血压与用药前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P<0.05;见表1。

    2.2 两组用药前后血压变化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比较,P<0.05;两组间比较,P<0.05。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病,在高危人群中几乎需要终生服药,所以治疗的依从性是血压达标的前提,没有依从性血压达标无从谈起。固定复方制剂与单独处方不同药物相比,服用更方便。回顾性分析显示,患者对固定复方制剂的依从性更好,与普通联合治疗相比,依从性可提高20%以上[3]。目前,固定复方制剂在多种指南中被推荐使用,如JNC7指出,固定复方制剂常常在较低的组方剂量下就能较好地控制血压,产生的不良反应也很少。2005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也提到“近来多类新型降压药问世,新复方制剂涌现如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氯沙坦50 mg/氢氯噻嗪12.5 mg)等既有不同作用机制药物对降压的协同作用,同时也使剂量依赖性不良反应最小化。”[4]独特的安全性: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在氯沙坦基础上联用氢氯噻嗪,从而提高了降压疗效,但不良反应并未因此而增加,仍然与安慰剂相似。即使药物剂量加倍,不良反应也未见明显的剂量依赖,提示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这与降压药物间的合理配用密不可分。本研究中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24 h,白昼与夜间平均血压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联合用药组24 h和夜间平均血压下降较单药组更显著(P<0.01),两组降压谷/峰比率分别为(80.5±7.4)%和(62.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合理的联合用药可以提高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不同人群降压治疗的目标不同,但几乎各种人群均可通过积极合理的降压治疗获益[5]。然而,由于不同人群有着各不相同的生理与病理基础,降压治疗的目标也略有不同。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全面考虑到患者所合并的其他疾病等因素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3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