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围拔管期应用乌拉地尔对心血管反应的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1062KB,1页)。
[摘要] 目的:观察全麻围拔管期应用乌拉地尔对收缩压(SBP)、心率(HR)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胸腹部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均采用全麻快速诱导气管插管,控制呼吸。待术毕患者符合拔管指征时A组静脉注射乌拉地尔0.4 mg/kg,B组静脉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用药3 min后吸痰,5 min后拔管。记录用药前、吸痰时、拔管时、拔管后5 min的SBP、HR。结果:A组患者围拔管期SBP、HR较平稳,B组患者围拔管期SBP、HR较明显增高。结论:围拔管期静脉注射乌拉地尔能够有效的减轻心血管反应。
[关键词] 围拔管期;乌拉地尔;心血管反应;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6(a)-084-01
全麻围拔管期容易出现血压高、心率加快反应[1-2],尤其容易对重症患者及冠心病患者造成氧供需失衡状态,从而造成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血压升高易使手术创面出血渗血的危险性增加[3-4]。因此全身麻醉围拔管期应重视如何预防或减轻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本研究旨在观察乌拉地尔对全麻患者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预防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选择30例胸腹部择期手术的患者,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22~63岁。肺癌根治术5例,食管癌3例,胃癌8例,直肠癌11例,宫颈癌3例。随机分两组,A组:静脉注射乌拉地尔,B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术前病情、手术方式及用药无明显差异。30例患者均采用全麻,均用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2 μg/kg,依托咪酯0.3 mg/kg,罗库溴铵0.6 mg/kg静脉注射快速诱导后气管插管,连接麻醉机行控制呼吸,通过间断静注芬太尼、罗库溴铵,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适宜深度,术毕缝皮后停用麻药。
1.2 拔管指征
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潮气量400 ml以上,吞咽反射恢复,抬头试验时间5 s以上,唤之睁眼,吸空气血氧饱和度在96%以上。当患者符合拔管指征时,A组静注乌拉地尔0.04 mg/kg,B组静注等量0.9%氯化钠溶液。用药3 min后吸痰,5 min后拔除气管导管,记录用药前、吸痰时、拔管时、拔管后5 min的SBP、HR。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x±s),采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组间比较用t检验处理。
2 结果
A组患者围拔管期SBP较为平稳,而HR明显加快,与B组同期相比A组患者在用药后各期SBP均有下降,HR变化不大。B组患者在围拔管期SBP、HR均较明显增高,以拔管时最为明显。见表1。
3 讨论
全麻后围拔管期主要不良反应就是可引起血压增高,心率增快,可能与疼痛、吸痰、拔管时刺激气道等因素有关。对它的防治不能通过采用加深麻醉或应用麻醉性药物,以免引起苏醒延迟和增加呼吸管理困难而导致不能拔管。
乌拉地尔是具有中枢作用和外周作用双重机制的抗高血压药。其降压机制是在外周主要阻断突触后α1受体,使血管扩张,同时交感神经末梢α2受体也有中度阻滞作用,阻断儿茶酚胺的收缩血管作用,在中枢激活5-羟色胺IA受体,抑制延髓心血管中枢的交感反馈调节而起降压作用[5-6],对心率影响小[7-8]。乌拉地尔降压较为缓和,通过调节血管运动中枢活性,增加交感张力的反馈作用,不致造成血压过低而保持在合适的降压水平上。在患者符合拔管指征时给予适量的乌拉地尔能有效的降低血压从而降低心血管意外发生的概率,大大地提高围拔管期患者生命体征的安全性。
因此,气管拔管前静脉注射乌拉地尔能有效的减轻围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且使用安全、方便、可靠,起到预防作用,降低心血管意外发生的概率,是冠心病、高血压患者较理想的预防用药。
[参考文献]
[1]马颖.乌拉地尔用于预防全麻拔管期血压升高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1):64.
[2]高宇.乌拉地尔注射液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30例[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0):156.
[3]刘力生,龚兰生,孔华宇.临床高血压医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46.
[4]傅润乔,于亚洲.乌拉地尔预防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观察[J].中华麻醉学杂志,1996,16(4):156-157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062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