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患者出现应激性反应的早期护理干预
第1页 |
参见附件(1097KB,1页)。
[摘要] 目的:观察传染病患者出现应激反应的早期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10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的30例慢性传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传染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共发生了45例次应激反应,其中睡眠障碍12例次,语言紊乱10例次,情感欣快10例次,妄想5例次,抑郁5例次,焦虑3例次。而经过积极的早期护理干预后,本组患者S-AI和SDS评分都有了明显改善,显示了良好的效果(P<0.05)。结论:传染病患者一般存在不良的心理应激反应,选择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能使患者的应激反应得到有效的抑制,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 应激反应;护理干预;传染病;早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6(b)-170-01
在当前现代社会下,虽然实施大规模免疫策略使急性传染病、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发病率下降,但是血源和性传播传染病、慢性传染病发病率却上升[1]。其中,慢性传染病病情易变、多变,对患者生理与心理干扰巨大,容易产生应激反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2]。当前护理干预的重要性已得到广大护理人员的充分认识,也已成为传染病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现对本科2010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的30例慢性传染病患者给予护理干预,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0年12月收住内科与传染科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2~62岁,平均42.5岁;其中,甲肝3例,乙肝25例,戊肝1例,未分型1例,都符合相关诊断标准。
1.2 早期护理干预
本组所有患者都采用常规治疗并行早期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执行医嘱,按时给予药物治疗。②结合患者进行献身教育,讲解疾病的病因、相关症状、传染情况、注意事项。③细致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开展有效沟通,给予及时心理支持与疏导,使患者保持平静的心态。④多鼓励和督促患者参加科室组织的娱乐、体育活动如做一些简单的游戏等,在活动中,必须多了解和掌握这类患者所需要的帮助,并力争给予解决。⑤督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督促按时起床、活动、吃饭、休息;督促整理自己的床铺,打扫自己的房间。同时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实行个性化的方式,确保每个患者得到良好的护理,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3 问卷调查
治疗前分别对患者进行S-AI(状态性焦虑)和SDS(抑郁)问卷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应激反应发生情况
3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共发生了45例次应激反应,其中睡眠障碍12例次,语言紊乱10例次,情感欣快10例次,妄想5例次,抑郁5例次,焦虑3例次。
2.2 S-AI和SDS评分变化
经过积极的早期护理干预后,本组患者S-AI和SDS评分都有了明显改善,显示了良好的护理效果(P<0.05)。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受到强烈的刺激而发生的以交感神经兴奋和丘脑下部-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为主要特点的非特异性防御反应。传染病应激会使机体产生一系列心理反应,患者容易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抑郁,诱发高血压、心肌缺血、免疫抑制、痛阈降低等不良反应[3]。同时一些轻型传染病患者,有的自认为身体健康存在着侥幸心理,当因疫情处理需要配合时,其合作程度非常低,消极反应很常见。
此类患者应严密监护,及时发现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问题,正确应用依赖性及独立性护理措施,通过早期干预和对症处理,降低应激反应的发生率,对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及时对传染病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既增强了他们对防控措施实施的依从性,又增强他们的自我防护能力,提高了生存质量[4]。本组结果显示,30例传染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共发生了45例次应激反应,其中,睡眠障碍12例次,语言紊乱10例次,情感欣快10例次,妄想5例次,抑郁5例次,焦虑3例次。而经过积极的早期护理干预后,本组患者S-AI和SDS评分都有了明显改善,显示了良好的效果(P<0.05)。
总之,传染病患者一般存在不良的心理应激反应,选择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能使患者的应激反应得到有效抑制,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林玫,唐振柱,董柏清,等.1993-2002年广西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及防治对策分析[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097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