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19期 > 正文
编号:12109179
ICU病房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5日 戴伟群
第1页

    参见附件(2890KB,3页)。

     [摘要] 目的:探讨ICU病房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8月本院ICU病房收治的患者196例,发生病房感染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ICU为院内感染的高危区域,其危险因素多与自身因素、环境因素及长期置管、侵入性诊疗操作、某些特殊药物的治疗等因素有关。结论:对ICU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改善环境因素等护理措施,能够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 ICU病房感染;危险因素分析;护理对策;院内感染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7(a)-111-02

    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获得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和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又叫院内感染,其发病率、死亡率极高。有研究表明[1]:ICU院内感染率高于普通病房数倍,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现已成为当前医学领域研究的主要课题。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了ICU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并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8月本院ICU病房感染50例,均根据卫生部2001年发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确诊,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20~80岁,平均56岁,住院4~160 d,平均41 d。

    1.2 调查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让50例患者填写调查表。

    2 结果

    2.1感染部位

    ICU病房共收治患者196例,50例发生院内感染,发病率为25.5%。好发部位多位于下呼吸道,发生率为64.0%,然后依次为泌尿道18.0%,消化道8.0%,详见表1。

    2.2危险因素

    见表2。

    3 讨论

    3.1 呼吸道感染

    ICU患者呼吸道感染在院内感染中居首位,以获得性肺炎为主[2]。因此类患者常需要做侵入性操作、气管插管、切开气管、鼻饲及手术,而破坏了呼吸道屏障,使呼吸道中的纤毛运动功能失去作用导致呼吸道及肺部感染。本文中因此类原因导致的感染患者达33例,占64.0%。

    3.2 尿路感染

    由于ICU患者多危急患者,常需要留置导尿管,在我国院内感染中,尿路感染占20.8%~31.7%[3-4],居院内感染的第2位,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医院内泌尿系感染与导尿有关。导尿管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本文持续导尿6例感染,约占22.2%,与相关资料相符,并随着住院天数增加,尿路感染也随之增加。

    3.3 消化道感染

    患者胃肠功能较弱,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及多种抗生素,导致人体肠道正常菌群失调,增加了胃肠炎的发病率。本文由于抗生素的滥用而导致13例(38.2%)患者发生院内感染,鼻饲引发1例院内感染。

    3.4 介入治疗治疗感染

    在ICU造成血行感染的主要原因是侵入性操作,尤其是血管内治疗,如各种引流、动静脉穿刺、导尿及机械通气等操作技术不熟练,导致插管部位皮肤破损,失去了皮肤的防御,使病原菌进入人体,引发感染。

    4 护理措施

    4.1 加强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

    基础护理工作尤为重要,对于ICU患者应经常给予翻身、拍背,加强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及泌尿护理。医护人员的手是传播的媒介,手的清洗与消毒非常重要,要严格按照洗手七步法进行,并要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的洗手方法。医护人员应定期组织患者、家属或护工进行宣传教育,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包括疾病的情况、保健指导、饮食护理和药物指导,使患者能够有效配合医师、护士,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早日康复。

    4.2 加强医护人员自身防护意识和知识培训

    护理人员由于每日接触各种感染性体液和分泌物,具有被病原菌感染的高风险,其自身的防护与感染管理尤为重要。医务人员在进行手术、注射、针刺、清洗器械等操作时,极易划伤、刺伤,一旦皮肤黏膜有破损,带有病毒的血液、体液,就可能感染患者。所以严格侵入性操作,应戴手套、口罩、帽子、配戴防护眼罩,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加强护理人员预防感染的知识培训。有研究表明[4]: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最为重要的程序。护理人员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强调洗手意识。

    4.3 合理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是导致ICU内部感染的重要原因,抗生素的长期大量应用,不仅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并且增加了患者的抗药性及耐药性,从而增加了感染概率[5]。尽量缩短疗程,术前静脉滴入,术中持续滴注,术后维持2~3 d,应少于1周,护士用药期间,应认真观察,注意观察有无菌群失调征象,及时准确留取标本,送检细菌涂片、培养及药敏,根据药敏情况选择适宜的抗生素。

    4.4 环境污染的控制

    ICU应处于环境安静、清洁,阳光充分,邻近手术室,相对独立,人员流动量最少的位置。进入人员应先经过缓冲间,并设有更衣、更鞋柜及浴室。及时有效处理患者的敷料,排泄物、遗弃物等,定期消毒墙、柜、床。病房定时开窗通风,且每日紫外线消毒空气2次,每次1 h[6]。有条件的ICU门口设风淋设备,除去衣物上的附着物。严格限制人员进入,落实探访制度,进入人员要更换专用拖鞋,衣帽、口罩整齐。

    [参考文献]

    [1]郭翠凤,刘欣茹,程爱斌.ICU病房的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J].医药产业资讯,2005,2(20):58-59.

    [2]张焕新.ICU病房医院感染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90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