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9年顺义区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2739KB,3页)。
[摘要] 目的:通过对本区育龄妇女死亡原因的分析,提出干预措施,提高育龄妇女的生存质量,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方法:对北京市顺义区2007年10月1日~2009年9月30日15~49岁育龄妇女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顺义区育龄妇女死亡率为68.64/10万,死亡年龄集中在35岁以上,占育龄妇女死亡总数的71.85%。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前3位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意外伤害,分别占30.46%、30.13%、21.52%。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意外伤害是育龄妇女死亡的重要原因,应积极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育龄妇女死亡。
[关键词] 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干预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 R173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7(a)-147-02
妇女的健康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卫生状况的水平,育龄妇女的死亡情况是反映妇女健康状况的一个方面[1]。通过对顺义区2007年10月1日~2009年9月30日15~49岁育龄妇女死亡的调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育龄妇女的死亡原因,探讨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育龄妇女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0月1日~2009年9月30日具有顺义区正式户口的15~49岁育龄妇女。
1.2 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各镇卫生院的妇幼保健医生深入到村,按调查表项目逐项填写《育龄妇女死亡登记表》,上报至区妇幼保健院。由妇幼保健院妇保科到各镇与妇联干部核对育龄妇女死亡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死亡时间、死亡原因、是否为孕产妇。
2 结果
2.1 育龄妇女死亡率
2007~2009年顺义区15~49岁育龄妇女死亡数为302例,育龄妇女439 994名,育龄妇女死亡率为68.64/10万。见表1。
2.2 育龄妇女死亡年龄
死亡的育龄妇女中15~35岁组的85例,占育龄妇女死亡总数的28.15%;36~49岁组的217例,占育龄妇女死亡总数的71.85%。见表2。
2.3 育龄妇女恶性肿瘤死亡情况
育龄妇女因恶性肿瘤死亡92例,占总构成比的30.46%,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消化道肿瘤22例、呼吸道肿瘤18例、乳腺肿瘤15例、妇科肿瘤11例、白血病10例,分别占恶性肿瘤死亡比的23.91%、19.57%、16.30%、11.96%、10.87%。见表3。
2.4 育龄妇女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情况
育龄妇女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91例,占总构成比的30.13%,从年龄组分段看,死亡集中在41~49岁组。见表4。
2.5 育龄妇女意外伤害死亡构成
育龄妇女因意外伤害死亡65例,占总构成比的21.52%。其中交通事故死亡43例,占66.15%;自杀死亡15例,占23.08%;其他事故伤7例,占10.77%。
2.6 孕产妇死亡
2009年顺义区发生1例由心源性猝死所致的孕产妇死亡。
3 讨论
通过表1、3可以看出,因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在逐年上升,且死亡年龄集中在41~49岁组,成为本区育龄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宫颈癌和乳腺癌是可以通过一年一度的妇女病普查工作来发现的,通过早发现、早治疗提高存活率。因此,通过加强对重点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使她们了解相关疾病的防治知识,检查方法,提高妇女病普查普治覆盖率是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的有效措施[2]。消化道癌、心脑血管病都与饮食营养直接有关,因此调整饮食结构,合理均衡的膳食、科学的制作和摄入就显得尤为重要[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女性更多地参与社会活动,在人际关系、心理、生理上都面临着较重的生活压力。意外伤害在育龄妇女死亡中占21.52%,其中交通事故、自杀分别占66.15%、23.08%,因此在今后工作中应加强心理干预,加强交通知识和人际沟通的宣传,提供心理咨询、疏导服务,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广大育龄妇女的健康教育,提高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达到有病能够主动就医,及时发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4]。从表2中可以发现,育龄妇女死亡最多的年龄组在36~49岁,随着年龄的增长,死亡人数呈逐渐上升趋势。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广大妇女要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
综上所述,15~49岁育龄妇女死亡是由各种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育龄妇女是一个家庭的主要成员之一,育龄妇女死亡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增加,因此对妇女的生存状态的了解、心理卫生的干预、特殊生理时期的保健需要全社会给予关注。作为妇幼保健工作者应大力开展预防保健宣教,提高妇女自身素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39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