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巨噬细胞刺激因子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疗效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2203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M-CSF)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化疗结束后24 h开始皮下注射重组人粒巨噬细胞刺激因子100 μg/d,以3 d为1个疗程;对照组42例化疗前1 d开始口服鲨肝醇,50 mg/次,3次/ d,7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化疗后的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情况。结果:治疗组白细胞及血小板降少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粒巨噬细胞刺激因子能有效的防治化疗后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症。
[关键词] 重组人粒巨噬细胞刺激因子;肿瘤化疗;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
[中图分类号] R577+.1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7(b)-191-02
化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化疗往往会引起很多毒副反应、并发症及后遗症,其中最常见的毒副反应是骨髓抑制,由于红细胞寿命较长,受影响相对较小,因而对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影响表现显著,而当白细胞减少或者血小板减少时,不得不推迟化疗时间或者减少化疗药物剂量,以致中断治疗,影响疗效,长时间粒细胞缺乏易并发感染,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而血小板的减少则可能导致出血性疾病的发生。为了防止化疗后白细胞及血小板降低,笔者对本院2009年5月~2010年12月收治的86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9年5月~2010年12月收治的86例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男39例,女47例,年龄26~73岁,平均52岁,胃癌25例,结直肠癌53例,乳腺癌8例。将86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其中胃癌14例,结直肠癌26例,乳腺癌4例,对照组42例,其中胃癌11例,结直肠癌27例,乳腺癌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所患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在化疗结束后24 h给予皮下注射重组人粒巨噬细胞刺激因子100 μg/d,以3 d为1个疗程。对照组化疗前1 d开始口服鲨肝醇,50 mg/次,3次/d,7 d为1个疗程。两组相同的疾病所给予的化疗方案、药物剂量及给药时间完全相同,主要化疗方案为:胃癌结直肠癌采用folfox4方案,乳腺癌采用TAC(多西他赛、表阿霉素、环磷酰胺)。化疗结束后7 d查血常规,比较两组的白细胞及血小板降低情况。
1.3 疗效评定标准
白细胞低于4.0×109/L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低于100×109/L为血小板减少,比较两组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有无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对结果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白细胞下降5例、血小板减少3例,对照组白细胞下降18例、血小板减少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重组人粒巨噬细胞刺激因子能有效的防治化疗后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症。见表1。
3 讨论
化疗药物引起的毒副反应对化疗的应用有一定的影响,常见的毒副反应是骨髓抑制,骨髓抑制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化疗药物对骨髓干细胞的直接损伤和对骨髓基质细胞、微循环结构或功能损伤所致,造成骨髓抑制的程度及持续时间与药物种类和剂量有关[1]。而骨髓抑制不但影响治疗的继续进行,而且易导致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感染,或者出血性疾病的发生,加重病情。虽然输注血小板可以缓解血小板减少,但这种作用是暂时的,同时还可能带来感染、输血反应和抗体产生等其他问题[2]。因此,在临床上对促进白细胞及血小板生长因子的需要十分迫切。在寻找血小板因子的过程中,陆续发现了促血小板生长素(TPO)、干细胞因子、白介素1、3、6、11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以及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rhGM-CSF作为生长因子作用于造血干细胞,促进其增殖和分化,刺激粒、单核巨噬细胞成熟,促进成熟细胞向外周血释放,并能促进巨噬细胞及噬酸性细胞的多种功能,还作用于目前已知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以促进免疫应答,调节免疫反应[3-4]。在临床实践中,rhGM-CSF已经成功的用于治疗对恶性肿瘤放、化疗所致黏膜糜烂、溃疡[5]。另外,GM-CSF在治疗真菌感染中也能够发挥良好的作用[6],Peter BG等[7]对145例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真菌感染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采用rhGM-CSF治疗的70例患者中有2例存在真菌感染,发生率为2.9%;而在对照组,75例患者中有9例发生真菌感染,发生率为12%,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另外还发现有10例死亡患者,其中5例的死亡原因是真菌感染,且这5例中有4例是未用rhGM-CSF治疗的。最近研究发现rhGM-CSF用于治疗烧伤创面也有着很好的疗效[8]。
本文通过对44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应用rhGM-CSF制剂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中白细胞下降5例、血小板减少3例,而在对照组,42例患者中有18例白细胞下降、11例血小板减少,经过统计学处理,P<0.05,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因此笔者研究证实rhGM-CSF能有效的防治化疗后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症,使得化疗能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590-591.
[2]傅春梅,郑晓莉.化疗患者血小板减少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3(4):24-25.
[3]Tarr PE.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and the immune system[J].Med Oncol,1996,13:133-140.
[4]朱学军,曹雪涛,于益芝,等.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体外扩增及鉴定[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1997,4(4):302-306.
[5]Chi KH,Chen CH,Chan WK,et al.Effect of 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on oral mucositis in head and neck cancer patients after cisplatin, fluorouracil, and leucovorin chemotherapy[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0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