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20期 > 正文
编号:12108668
益气养阴通络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82例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5日 瞿绍龙
第1页

    参见附件(2017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通络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对164例CAG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治疗组患者采用益气养阴通络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多潘立酮和维酶素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对两组患者中存在Hp感染者,加用甲硝唑以及枸橼酸铋钾冲剂进行对症治疗,疗程为1个月。结果:通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总有效率方面有着显著的提高(P<0.01),在Hp转阴率方面亦有显著提升(P<0.05),在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消失率以及逆转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逆转率方面,治疗组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气养阴通络法对治疗CAG疗效显著。

    [关键词] 萎缩性胃炎;中医药疗法;益气补脾;养阴和胃;化瘀通络

    [中图分类号] R57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7(b)-097-02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病理改变主要是胃固有腺体的萎缩,往往病程较长,迁延不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笔者自2002年起开始运用益气养阴通络法治疗CAG患者164例,临床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2年1月~2010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164例CAG患者,均为门诊患者,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2例。其中治疗组男性50例,女性32例,年龄为47~69岁,平均(56.73±10.60)岁,病程6个月~4年,平均(2.23±0.78)年,病情轻度21例,中度61例,伴有肠化生47例,不典型增生22例,Hp阳性59例;对照组中,男性51例,女性31例,年龄43~68岁,平均(55.97±10.70)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2.16±0.83)年,病情轻度23例,中度59例,伴有肠化生48例,不典型增生21例,Hp阳性6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标准》(2002)[1],以胃黏膜病理活检以及胃镜检查作为诊断与分级依据,所选病例均在2个月内经病理活检和胃镜检查确诊为CAG患者[2]。

    1.3 排除标准

    ①经3次胃黏膜活检以及胃镜检查结果提示为重度患者;②伴有严重心、肾、肝、造血系统以及精神系统疾病者;③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④未遵医嘱服用药物或未按时随诊者。

    1.4 治疗方法

    1.4.1 治疗组 应用益气养阴通络的中药对患者进行治疗。组方:黄芪30 g、百合30 g、石斛15 g、沙参15 g、当归20 g、白及20 g、延胡索15 g、山楂15 g、炒蒲黄10 g、乌药10 g、三七粉(冲服)3 g、甘草5 g。痰湿中阻者加清半夏、陈皮各10 g;兼有食滞者加鸡内金、焦三仙各10 g;兼有湿热者加黄连6 g、蒲公英15 g。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取汁500 ml,分3次温服。

    1.4.2 对照组 多潘立酮10 mg、维酶素5片,于饭前30 min口服,每日3次。

    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治疗结束后进行胃黏膜活检及胃镜复查,对结果进行记录并统计。对于两组患者中伴有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者,治疗上加用甲硝唑0.4 g,po,bid,以及枸橼酸铋钾冲剂2包,po,bid,疗程为1个月,之后行Hp检测。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禁止食用对胃黏膜有刺激性作用的食物、饮料等。

    1.5 疗效标准

    近期痊愈:患者自觉症状消失,体征恢复正常,复查胃镜显示胃黏膜急性炎症消失,慢性炎症好转至轻度,病理活检支持胃镜所见,腺体萎缩、肠化生以及异型增生恢复或消失;显效:自觉症状基本消失,体征基本恢复正常,复查胃镜显示黏膜急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有所好转,病理活检支持胃镜所见,腺体萎缩、肠化生以及异型增生恢复或减少2个级别以上;有效:自觉症状和体征有所减轻,复查胃镜显示黏膜病变范围恢复一半以上,炎症较为减轻,病理活检支持胃镜所见,腺体萎缩、肠化生以及异型增生减少1个级别以上;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6 Hp清除标准

    治疗结束后3 d内复查,14碳吹气法检测Hp结果显示阴性,提示Hp清除。

    1.7资料统计

    本次研究数据全部采用Ridit分析;两组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比较

    见表1。治疗组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有显著提高(P<0.01)。

    2.2 Hp转阴率比较

    治疗组59例Hp阳性患者中,转阴52例,占88.1%;对照组60例Hp阳性患者中,转阴43例,占71.7%。两组患者在转阴率方面比较,P<0.05。

    2.3 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消失率比较

    见表2。两组患者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消失率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逆转率比较

    82例治疗组患者中有22例逆转为慢性浅表性胃炎(SCG),占26.8%;对照组有6例发生逆转,占7.3%。两组患者逆转率比较,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2.5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后行血、尿、大便常规以及ECG、肝肾功能检查均无异常反应。

    3 讨论

    CAG的主要致病因素为Hp感染,可由SCG进一步发展而致[3]。CAG属中医胃脘痛、胃痞、腹胀、心下痞等范畴。历代医家多用补法,笔者根据临床观察,总结本病病因为:一是饮食不节,劳倦太过;二是七情失调,禀赋不足。久病入络,气虚阴亏,血脉瘀阻为本病的主要病机。

    根据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胃内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变可导致胃黏膜供养不足,功能降低,以致产生病理变化,如腺体萎缩、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及黏膜暗灰色改变等,这些病理改变均符合中医的胃阴不足、脉络瘀阻征象,为临床使用益气养阴通络法提供了微观组织学依据[4-5]。

    基于此,笔者针对CAG确立了以益气养阴通络法为原则的治法[6]。方中黄芪、百合、石斛、沙参益气健脾、润胃生津、养阴清热,当归、白及、延胡索、山楂、炒蒲黄、乌药、三七粉补血活血、行气散结、通络止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1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