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21期 > 正文
编号:12108007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61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25日 杨维秀
第1页

    参见附件(2169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6月~2010年11月收治的61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21例采用常规治疗,设为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纳洛酮治疗,设为观察组;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31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95.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2%(16/21),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疗效较好,见效快,有利于减少患儿后遗症和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纳洛酮;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2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7(c)-073-02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新生儿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病因,导致缺氧而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发生呼吸、循环障碍引起的脑部病变[1]。该病情严重,不仅死亡率高且可产生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如脑瘫、智力低下、学习障碍、癫痫等,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近来研究表明,纳洛酮能逆转中枢神经系统呼吸循环的抑制效应,使中枢性呼吸衰竭得到改善,心输出量增加,促使神经细胞功能恢复,明显改善缺血缺氧症状。本院2007年6月~2010年11月采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患儿61例,均为本院收治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入院后12 h~5 d进行头颅CT诊断,所有病例均符合1996年杭州会议修订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标准[2]。无先天畸形、感染、代谢性疾病,且母亲分娩过程中未应用吗啡药物。其中,男35例,女26例。日龄24 h~35 d,平均(14.0±3.5) d,出生体重2 850~4 500 g,平均(3 150±450) g,胎龄平均(37.6±3.2)周。自然分娩29例,剖宫产32例。足月儿43例,占70.5%;过期儿2例,占3.3%;早产儿16例,占26.2%。其中Apgar评分4~7分者33例,1~3分者28例。临床表现为惊厥、肌张力低下、昏迷,轻度HIE患儿19例,重度HIE患儿33例,重度9例。将该组患儿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患儿在日龄、性别、Apgar评分、分娩方式、临床表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根据病情给予吸氧,维持血糖正常水平,清理呼吸道,用导管吸取口、鼻、咽喉部的羊水及黏液。氨茶碱、纳洛酮改善呼吸等治疗;甘露醇0.25~0.50 kg/次,3次/d;纠正酸中毒,可用5%葡萄糖溶液和5%碳酸氢钠溶液按1∶1的比例经过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3~5 ml/kg。预防感染用阿莫西林针60 mg/(kg·d),分2次静脉滴注;抗惊厥用鲁米那针5~10 mg/(kg·d)。保护肝细胞药物,如肝泰乐10 mg/(kg·d)、谷胱甘肽300 mg/d。营养心肌细胞药物,如1,6二磷酸果糖250 mg/(kg·d)。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0.03~0.10 mg/kg纳洛酮溶于5%葡萄糖糖溶液10~25 ml中静脉滴注治疗,8~12滴/min,3次/d;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用药48 h内患儿意识恢复,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原始反射恢复;有效:用药48 h内患儿意识恢复,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原始反射部分恢复;无效: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或病情恶化[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两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显效3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2%(16/21),χ2=3.95,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胎儿在娩出时受到来自母体、胎儿、产力、精神四要素的影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均使分娩受阻从而导致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该病易引起新生儿急性死亡和慢性神经系统损伤,一旦发生需要及时进行纠正,恰当、有效的治疗,可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研究表明,新生儿窒息极易造成机体缺氧、酸中毒,使内源性阿片样物质释放入血,导致β2内啡肽含量增高,而β2内啡肽的增高又会抑制中枢神经、呼吸、循环系统,使酸中毒、低氧血症加重。纳洛酮是一种阿片受体拮抗剂,可竞争性拮抗应急状态下大量内源性阿片肽产生的广泛的生理效应,降低β2内啡肽水平,使中枢性呼吸衰竭得到改善,心输出量增加,周围循环得以改善,保证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和生物因子的释放。其还能降低自由基损害,抑制中性粒细胞超氧阴离子,保护细胞的正常结构[4-5]。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纳洛酮治疗,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2%,P<0.05。这充分显示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疗效较好,其见效快,有利于减少患儿后遗症和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此外,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对有新生儿缺血缺氧高危因素的孕妇做产前诊断治疗,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正确选择分娩方式,适时剖宫产终止妊娠,熟练掌握助产及手术技术,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可防止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减少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6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