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21期 > 正文
编号:12107806
静脉应用盐酸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25日 袁玉莲,戴立华
第1页

    参见附件(3243KB,3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入院治疗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65例,患者均经心电图检查确诊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入院时随机应用盐酸普罗帕酮或胺碘酮,故将患者随机分为盐酸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盐酸普罗帕酮组共35例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19例,症状发作至入院治疗的时间平均为(1.6±0.5) h,病史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3例、预激综合征4例、原发性高血压4例、甲状腺功能亢进2例,患者均无心力衰竭的表现,平均年龄(51.7±16.7)岁。胺碘酮组共30例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症状发作至入院治疗的时间平均为(1.5±0.7) h,病史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例、心绞痛1例、预激综合征2例、原发性高血压3例,平均年龄(52.7±15.1)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急诊抢救室后,予常规持续心电、血压、血氧监护,同时给患者吸氧并建立静脉通道,记录用药前后患者的心率、血压变化、用药开始至室上性心动过速症状消失的时间。

    1.2.1 盐酸普罗帕酮组首次剂量静脉注射时间为10 min,其中10例患者的用药量为0.9%氯化钠溶液20~40 ml+盐酸普罗帕酮35 mg静注,22例患者用药量为0.9%氯化钠溶液20~40 ml+盐酸普罗帕酮70 mg,3例用药量为0.9%氯化钠溶液250 ml+盐酸普罗帕酮105~210 mg静脉滴注。转复时盐酸普罗帕酮的总剂量均不超过140 mg。

    1.2.2 胺碘酮组首次剂量为:0.9%氯化钠溶液20~40 ml+胺碘酮0.15 g静脉注射10 min,转复患者3例。25例续滴0.9%氯化钠溶液250 ml+胺碘酮0.3 g,2例患者用药量为0.9%氯化钠溶液250 ml+胺碘酮0.45 g,转复时胺碘酮用药总剂量均不超过0.45 g。要特别注意患者转复后应立即停药。

    1.3 观察指标

    患者的治疗全程均持续进行心电、血压、血氧监护,记录患者用药前后的心律、血压变化情况及转复时间(静脉注射药物开始至室上性心动过速症状停止的时间)。

    1.4 疗效评价标准

    盐酸普罗帕酮组患者60 min内转复判定为有效,胺碘酮组患者90 min内转复判定为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行两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心率、转复时间比较

    见表1。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心率在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用药后与用药前比较效果显著(P<0.05);两组的转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及转复有效率比较

    见表2。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转复率分别为10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用药后都未见其他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盐酸普罗帕酮属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其药理作用是能使传导速度减慢,并能抑制窦房结、房室结、浦肯野纤维的传导及心肌细胞的兴奋性,也能抑制心房、心室肌的某些旁路传导途径。本研究采用静脉注射给药的方式,具有疗效好、见效迅速的优点[3-4]。但要特别注意,一旦药物浓度过高,就很容易产生负性肌力作用,从而抑制左心室的射血功能,射血分数>40%的患者可对负性肌力有很好的耐受作用,但对于左心室功能不全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则会产生副作用,会使此类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变得更差,会增加患者的病死率,故在抢救过程中,要严格筛选,排除患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胺碘酮属Ⅲ类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能抑制多通道传导及减慢传导速度,也能消除折返激动及抑制窦房结和房室交界区心肌细胞的自律性,从而达到使心率减慢的目的。此药一般静脉注射10 min后起效,但转复时间较长,不如盐酸普罗帕酮起效那么迅速[5]。但胺碘酮可选择性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阻力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这样就能够防止患者心肌缺血加重和心界范围扩大,特别适合由于心肌缺血造成的心律失常的治疗。在医学界,已被认为是最有效和安全性较好的一线抗快速性心律失常药物[6]。此药虽非阵发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的首先用药,但本文的结果显示,静脉注射此药仍十分有效,可及时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有效降低心室率。本实验中,胺碘酮的转复有效率为90%,但未转复的3例患者的心率也有40次左右的明显下降。由于胺碘酮的负性肌力作用比较微弱,故对左心室功能不产生抑制,另外它还有扩张冠脉的作用,不会导致致命性的心律失常,故对心肌缺血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安全性更佳。

    本文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心率在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用药后与用药前比较效果显著(P<0.05);两组的转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转复率分别为10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用药后都未见其他不良反应发生。可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静脉应用盐酸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的效果及安全性均较好,心电监护整个治疗过程均未发生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等;胺碘酮更适合应用于高龄患者;应用盐酸普罗帕酮的转复时间明显短于应用胺碘酮;要特别注意药物剂量不能过大,注射速度也不能过快;这两种药物的治疗剂量因患者的反应不同存在个体差异,故使用剂量应根据情况确定。

    综上所述,可认为盐酸普罗帕酮注射液适合应用于心功能正常或对其耐受性较好的患者,故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可优先选用。胺碘酮可以应用于治疗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心律失常。另外,高龄患者若存在潜在窦房结、房室结功能低下入院时无法判断其心功能的状况时也可先选择胺碘酮。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94.

    [2]游俊廷,刘捷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243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