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芩清胆汤治疗病毒性流行性感冒疗效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2062KB,2页)。
[摘要] 目的:评价蒿芩清胆汤治疗病毒性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病毒性流行性感冒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治疗组口服蒿芩清胆汤,连续治疗3 d;对照组口服利巴韦林颗粒,连续治疗3 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3.88%和79.59%,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69 9,P=0.011 6)。结论:蒿芩清胆汤治疗病毒性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关键词] 蒿芩清胆汤;病毒;流行性感冒;中药
[中图分类号] R51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8(a)-086-02
流行性感冒是由于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易感性强的特点。对于病毒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西医治疗原则以退热、消炎和对症治疗为主。中医辨证施治在治疗外感热病方面历史悠久,效果良好。笔者结合本地区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特征,利用蒿芩清胆汤治疗病毒性流行性感冒,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8例病毒性流行性感冒患者为本院2010年1~12月门诊或住院患者,年龄18~60岁,平均36.5岁,其中,男50例,女48例。病毒性流行性感冒的诊断参考2005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流行性感冒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1]以及《中药新药临床治疗指导原则》[2-3]中的诊断标准。细则如下,主症:①发热(T>37℃);②疲倦,胸脘痞闷,纳差,口干不欲饮,便溏,恶心,呕吐;③脉濡数,舌苔黄白而腻或黄腻。次症:咽痛,咳嗽,流涕,鼻塞,咽部充血,头昏头痛,小便短赤。纳入标准: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②年龄范围,18~60岁之间;③病程在48 h以内。排除标准:①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0×109/L和(或)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0%;②无发热者;③不属于温病湿热类证候者;④伴发支气管炎和(或)肺炎;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⑥合并有其他系统严重原发疾病。两组在年龄、性别、治疗前病程、病情积分及肺部体征积分等方面比较,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予利巴韦林颗粒,0.3 g/次,3次/d,口服。服药疗程为3 d。
1.2.2治疗组 治疗组予蒿芩清胆汤:黄芩15 g,陈皮5 g,法半夏10 g,竹茹10 g,茯苓15 g,滑石30 g,板蓝根30 g,枳壳10 g,大青叶10 g,甘草6 g,北杏仁10 g,青蒿10 g(后下)组成,每日1剂,水煎服2次,早晚餐后服。服药疗程为3 d。
1.3观察指标
症状与体征包括发热、咽干痛、头痛、鼻塞流涕、咳嗽、汗出、恶风、口渴、乏力、肢体酸痛、全身不适、咽黏膜充血、舌象、脉象。
1.4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治疗3 d内,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全部消退,症状无反复发作;显效:治疗服药2 d内,体温降至38℃以下,全身或局部主要症状显著减轻;有效:治疗3 d内,体温降至38℃以下,全身及局部主要症状显著减轻;无效:症状无改善,未达到上述标准者为无效。
1.5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AS8.01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处理。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为79.59%,经卡方检验,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69 9,P=0.011 6)(表1)。
2.2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3 讨论
外感热病的发病原因有热郁卫分、湿阻卫气的特殊病理变化,湿气与潮热结合,气蕴不透,向外不能畅达腠理玄府而郁滞肌腆皮肤;卫气内不能通行上下,阻而不宣,升降之机乖乱,因而出现发热、微恶寒、肌肉倦怠等卫表证和胸闷、脘痞等气分证[4]。唐雪春等[5]的研究显示根据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多有湿热的特点,方中运用清热化湿或祛湿化痰、宣降肺气等法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所有患者得到良好的临床疗效。蒿芩清胆汤为清热祛湿法代表方剂之一,由黄芩、青蒿、仙半夏、淡竹茹、广陈皮、赤茯苓、生枳壳、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组成。有学者认为蒿芩清胆汤是从二陈汤、温胆汤、碧玉散化而来,是扶正祛邪的方剂之一。温胆汤用凉药二陈加竹茹、枳实,实为清热,名为温胆,实为清胆[6]。因此,蒿芩清胆汤在治疗温病湿热证中,主治湿热证。
本研究结果发现治疗组的治愈率为81.63%,显效率为12.24%,总有效率为93.88%,而对照组的治愈率为59.18%,显效率为20.41%,总有效率为79.59%。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因此,蒿芩清胆汤治疗病毒性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6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