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160例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对照研究(2)
第1页 |
参见附件(2052KB,2页)。
1.2.2 对观察组80例患者,检查腹股沟疝囊,如体积过大可于离疝囊颈3~5 cm处,缝扎并离断疝囊,将成型后的疝囊或者将疝囊底部内翻与伞状填充物尖端缝扎固定,再将尖端自环口塞入腹腔方向,底部与内环口边缘平齐[2],缝合4~8针固定,指导患者有效咳嗽,以填充物不能自行弹出为宜。用同样的方法置入平片,顺利完成手术。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病例资料指标均以x±s表示,分类资料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疼痛耐受情况
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42±9) min,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8±7) min,经χ2检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轻,均能耐受,无一例使用镇痛剂。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
两组术后均随访8~24个月,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两组术后并发症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术后复发率
两组患者随访8~24个月,观察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3.75%;对照组复发4例,复发率为5.0%,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疝修补手术的理论基础
顺利进行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的前提,在于对人体局部解剖特点和病理状态下相应改变的正确认识。目前疝修补手术的理论基础主要有: ①腹股沟区的腹外斜肌无外科价值;②腹股沟区没有横纹肌的支持;③腹横筋膜在承受腹内压时是完整紧密的;④无横纹肌支持以及精索和股血管通过该区使之成为腹壁薄弱区;⑤耻骨肌孔是深层的薄弱区,该区仅以一层腹横筋膜抵抗腹腔内压力,腹股沟区薄弱结构和腹横筋膜缺损是疝发生的根本原因。
3.2 不同手术类型临床效果分析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病之一,传统手术破坏了原有的生理解剖结构, 且传统方法有缝线张力,和在不同解剖层次上缝合的缺点,导致术后产生伤口剧痛,恢复时间长,术后复发率较高。由于修补材料的新发展和对腹股沟解剖的新认识,目前临床上治疗腹股沟疝已逐渐被无张力修补术所替代。疝环充填式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最近几年在普外科比较流行的2种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式,应用比较广泛。通过对160例腹股沟疝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观察研究,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均较低,两者疗效相当。
3.3 疝气修补手术治疗原则
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后疼痛轻、恢复时间短、复发率低、并发症少[4],为了保证手术的成功率,应注意如下原则:①手术前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慢性咳嗽、前列腺肥大等疾病。②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③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无人工材料时可考虑使用患者自身组织或筋膜[5]。④术中严格止血,手术当天应以沙袋压迫伤口处,防止渗血[6-7]。⑤术后当天可鼓励患者下床活动。
通过对160例腹股沟疝两种修补手术方式的对照研究,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和平片无张力修补术疗效相当,且操作简单,损伤轻,恢复快,复发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马颂章,李燕青,王艳,等.腹股沟疝的分型[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6):361.
[2]李先松,董学兴,丁宝华.腹股沟疝分型无张力修补术[J].安徽医药,2005,9(9):236.
[3]朱健,顾钧.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及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临床比较[J].临床外科杂志,2005,13(2):91-93.
[4]周丁华,卫冰.腹股沟疝不同疝修补术的疗效比较[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3,12(11):836-838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5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