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191156
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与左室肥厚的相关性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5日 黄远志
第1页

    参见附件。

     左室肥厚程度由左室重量指数(LVMI)反映。首先于左心长轴切面获得清晰的超声图像,测量左室舒张未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 (LVPWT)。各参数重复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根据Devereux报道的方法计算LVMI:左室重量LVM(g)=1.04×[(LVEDD+IVST+LVPWT)3-LVEDD3]-13.6;体表面积BSA=0.006 1×身高 (cm)×体重 (kg)-0.152 9;LVMI(g/m2)=LVM/ BSA。以LVMI女性>110 g/m2, LVMI男性>134 g/m2,作为左室肥厚的诊断标准[4]。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颈动脉僵硬度指数β值与LVMI的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的β值分别为19.23±3.11和10.94±2.12,前者高于后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病例组LVMI为(128.70±30.47) g/m2高于对照组的(97.83±20.75) g/m2,二者差异同样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5)。根据左室肥厚的诊断标准,原发性高血压例组包括肥厚组和非肥厚组,每组β值与LVMI见表1,从中可以看出,两个参数在左室肥厚组均最高,其次为左室非肥厚组,对照组最低,且通过相关分析发现高血压患者的LVMI同β值呈显著正相关(r = 0.801,P < 0.05)。

    3 讨论

    随着左室肥厚的发生、发展,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可增加6~10倍。这可能与长期高血压使收缩期左室壁应力增加、心肌细胞增生,成为心脏重构的主要表现有关[2]。现有研究表明,心肌肥厚是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它比吸烟、高胆固醇血症等危害更大[5]。因此,监测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对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防治有积极意义,但由于目前的LVMI法和PwV[6]检测方法对设备要求较高,且计算所需的数据获得较复杂,有一定的其局限性,影响其在临床的推广及普及。Pini R等[3]在2002年通过大样本研究提出了颈动脉僵硬度指数β,其作为一项动脉僵硬度的指标,可反映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动脉僵硬度的改变,其值的获得在现有的检测条件下很容易实现。因此若能阐明β值与左室肥厚之间的关联,将能较容易地进一步评估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

    本研究结果中,原发性高血压例组的β值和LVMI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 < 0.05),说明二者对高血压有很好的区分度。笔者进一步分析发现,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β值和LVMI也明显大于原发性高血压不伴左室肥厚组及正常对照组,且原发性高血压不伴左室肥厚组也高于对照组,说明高血压可导致颈动脉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的同时,也可能引起左室的结构的变化,经相关分析,高血压患者的β指数与LVMI呈明显正相关,说明颈动脉结构和功能与左室肥厚存在一定的关系,在临床上可应用超声检测颈动脉硬度间接评估左室肥厚情况。究其原因可能是动脉僵硬度的改变,使心室-血管相互作用模式发生改变。动脉僵硬度的增高,心室后负荷增加,长期发展可发生心肌损伤和心室重构,随之诱发心力衰竭、冠心病等一系列不良心血管事件。

    总之,讨论动脉僵硬度与高血压左室肥厚之间的关系,可通过早期和方便的动脉僵硬度的检测,不仅为评估高血压患者发生左室肥厚提供了一项简便、快速、可靠的检测指标,也为临床治疗高血压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提醒医生在临床实践中积极降压的同时,还需逆转其心血管的结构异常,重视亚临床血管病变,有利于有效地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高润霖,吴宁,胡大一. 心血管病治疗指南和建议[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9.

    [2] 王宏宇. 血管早期病变评价与血管健康维护[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0):964-965.

    [3] Pini R,Cavallini MC,Bencini F,et al. Cardivoscular remodeling is greater in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tion than in diastolic hypertention in older adults[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2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