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191018
不同形态先天性子宫畸形孕妇的妊娠结局(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25日 郭志玲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形态先天性子宫畸形孕妇的妊娠结局。 方法 选取55例确诊为先天性子宫畸形孕妇为子宫畸形组,同期55例正常分娩孕妇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记录其先兆流产率、早产率、胎膜早破率、前置胎盘率、产后出血率、分娩孕周、剖宫产率和新生儿体重。根据畸形子宫形态,将子宫畸形组分为鞍状子宫组、纵隔子宫组、单角子宫组、双角子宫组和双子宫组。选取比较各组相关参数的差异。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子宫畸形组孕妇先兆流产率、早产率和剖宫产率明显升高,分娩孕周和新生儿体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胎膜早破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子宫畸形其他亚组相比,完全纵隔子宫组和单角子宫组孕妇先兆流产率和早产率较高,双子宫的胎膜早破率和前置胎盘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子宫畸形孕妇为高危妊娠,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不同形态子宫畸形孕妇的妊娠结局不同,应选择个体化的终止妊娠方式。

    [关键词] 先天性子宫畸形;孕妇;妊娠结局;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11.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2(c)-0186-02

    先天性子宫畸形(congenital uterine malformations,CUM)是由两侧副中肾管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发育停滞在不同阶段而形成各种发育异常的子宫[1]。CUM是生殖器官畸形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其发病率报道各异,为0.10%~0.98%,其中纵隔子宫最为常见,占畸形子宫的35.7%[2]。临床上CUM常常导致患者不孕、自然流产或早产及各种妊娠并发症,且难产率和手术产率高,严重影响母儿身体健康,甚至威胁母儿生命[3]。目前,根据不同形态CUM的妊娠结局,采取个体化终止妊娠的方式为CUM研究的热点,但有关不同形态CUM孕妇的妊娠结局仍有争议。本研究总结分析了不同形态CUM孕妇的妊娠结局,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08月本院妇产科55例确诊的CUM孕妇为子宫畸形组,年龄22~35岁,平均(30.2±2.7)岁。CUM根据病史、妇科检查、二维/三维超声、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官腔镜、腹腔镜或手术中发现等方法诊断。排除合并其他内外科疾病患者、年龄 ≥ 40岁的高龄初产妇、子宫发育不良及畸形子宫诊断不明确孕妇。同时,选取同期55例正常分娩孕妇为对照组,年龄23~37岁,平均(29.5±2.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 > 0.05)。

    1.2 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记录孕妇年龄、子宫畸形的形态、先兆流产率、早产率、胎膜早破率、前置胎盘率、产后出血率、分娩孕周、剖宫产率和新生儿体重。按照AFS分类方法[4],根据畸形子宫形态,将患者分为鞍状子宫组、纵隔子宫组、单角子宫组、双角子宫组和双子宫组。比较子宫畸形组和对照组的先兆流产率、早产率、胎膜早破率、前置胎盘率、产后出血率、分娩孕周、剖宫产率及新生儿体重;同时,比较不同畸形子宫形态的先兆流产率、早产率、胎膜早破率、前置胎盘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体重。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子宫畸形组和对照组相关参数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子宫畸形组孕妇先兆流产率、早产率和剖宫产率明显升高,分娩孕周和新生儿体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胎膜早破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前置胎盘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体见表1。

    2.2 不同畸形子宫形态组相关参数比较

    与子宫畸形其他亚组相比,完全纵隔子宫组和单角子宫组孕妇先兆流产率和早产率较高,双子宫的胎膜早破率和前置胎盘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先天性子宫畸形(CUM)是女性生殖器官在胚胎期发育的异常,由于两侧副中肾管融合不全或未融合,或一侧副中肾管发育正常而另一侧副中肾管发育异常引起。CUM是女性较常见的一种生殖器畸形,其合并妊娠时为高危妊娠因素之一,其围产期并发症较多,难产率和手术产率较高,对母婴均可造成较大危害。

    林秀红[5]研究显示CUM孕妇流产率为40.2%、早产率为11.8%、胎位异常率为39.1%、剖宫产率为73.9%,围产儿病死率为10.8%,显著高于子宫正常的孕妇。张兰珍等[6]研究说明剖宫产对子宫畸形的诊断率高达96.9%,子宫畸形妇女流产发生率为53.5%,胎位异常率为42.4%,剖宫产率为78.8%,新生儿窒息率为18.2%,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7.3%。张友伍[7]报道称畸形组早期流产率为28.0%,晚期流产率为11.0%,早产率为12.2%,胎膜早破发生率为13.4%,前置胎盘发生率为6.1%,胎位异常率为42.7%,产后出血率为4.9%,剖宫产率81.7%,胎儿发育迟缓发生率为11.0%,死胎发生率为6.1%,新生儿重度窒息率为9.8%,新生儿死亡率为6.1%,明显高于正常孕产妇。本研究发现子宫畸形组先兆流产率、早产率和剖宫产率明显升高,分娩孕周和新生儿体重明显降低,虽然胎膜早破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畸形子宫组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与上述研究相似,说明子宫畸形孕妇为高危妊娠,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其原因可能为:(1)畸形子宫由于内膜发育不良,影响胚胎着床、生长发育,易导致不孕和流产;(2)子宫肌层血供不充分,宫颈结缔组织减少,宫腔狭小以及形态不规则,妊娠时宫内压力升高,易导致相对宫颈功能不全,导致晚期流产、早产和胎膜早破;同时也使胎位异常、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和新生儿窒息率升高[8]。(3)妊娠后畸形子宫肌层薄弱,宫缩乏力,宫腔压力不对称,使得胎膜早破、前置胎盘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严重威胁母儿安全[9]。

    张兰珍等[6]报道称双子宫妊娠发生率最高;双子宫及纵隔子宫足月产率较高,双角子宫及残角子宫足月产率较低,纵隔子宫足月妊娠者皆为不完全纵隔子宫,残角子宫足月分娩者皆为单角侧子宫妊娠;双子宫、双角子宫、纵隔子宫自然流产率较高,但纵隔子宫自然流产结局较好;残角子宫自然流产率虽较低,但结局较差且严重,其过期流产及死胎多;双角子宫及残角子宫早产率较高,尤以双角子宫为甚。各种畸形子宫妊娠足月后剖宫产率均较高,双子宫组稍低,但也已达70%;双角子宫、纵隔子宫、残角子宫三者胎位异常、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均较双子宫组多。本研究得出与上述研究相似的结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81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