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特点研究(2)
第1页 |
参见附件。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部位的构成
90例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继发医院感染 36 例, 感染率为40.00%;感染部位构成的顺位依次为呼吸道、泌尿道和消化道。见表1。
2.2菌株种类以及构成
分别取自痰液、尿液、脑脊液、血液等标本共计100 份,检出病原菌80株,检出率为80.00%。其中G-菌36株,占45.00%;G+菌31株,占38.75%;真菌13株,占16.25%。G-菌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为主;G+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为主。
2.3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
GCS低、入住ICU时间长、脱水剂应用时间长、开放性损伤、合并多发伤、侵入性操作以及不合理应用抗生素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均 < 0.01)。见表2。
2.4医院感染的预后
感染组死亡11例,病死率为30.55%(11/36),非感染组死亡6例,病死率为11.11%(6/54),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30,P < 0.05),感染组病死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
3 讨论
由于小儿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生理等均与成人有所不同, 网状上行系统发育尚不完善, 因而其颅脑损伤也有别于成人, 有着自己的特点[3]:原发脑损伤较重;全身症状明显;神经系统体征出现较迟,定位体征不多;颅脑外伤后常出现贫血;多伴颅骨骨折;预后比成年患者相对较好,痊愈率高[4-5]。这就要求临床医生根据小儿患者病情的固有特点,制定及时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方案,如尽早手术清除血肿或者去骨瓣减压解除颅高压征及脑疝倾向,预防和控制癫痫发生;适度过度通气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采取早期亚低温脑保护法治疗中枢性高热;脱水剂联合交替使用以降颅压;开通静脉通道防治继发性缺血反应,同时给予药物治疗如神经营养药、脑代谢活化剂等,但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感染仍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始终贯穿整个临床救治过程。因为脑部在经受严重创伤的第一波打击后,接着就会面临缺血、缺氧、休克、脑出血、脑水肿、脑梗死等风险,构成脑的第二波打击,进而激活多种细胞因子(炎性介质)的大量释放,引发“瀑布样”反应,促使脑的进一步损害以及远隔器官的伤害,发生多脏器功能障碍或多器官衰竭[6]。主要表现为神经源性肺水肿,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出血,尿液减少等,出现肺部感染、水电解质紊乱、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颅脑损伤,因创伤和救治过程中受诸多因素影响易引起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6.4%[7],其中医院感染以ICU 发生率最高,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血液、手术切口等[8]。感染的高危因素常见为:伤情的程度与持续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越低,昏迷越长,病情越重;开放性创伤,细菌容易入侵;侵入性操作,如导管留置、气管切开等,生理屏障功能障碍,失去生理防御能力;合并多发伤,如缺血缺氧,微循环受损,加重炎症反应;抗菌药物的滥用,二重感染、耐药菌、新的致病菌生成;入住ICU过长,交叉感染机会菌感染增加;多因素综合作用最终继发医院感染[4-5,8-10]。本文的研究也得到类似的结果。
创伤继发感染可使小儿患者神经功能延迟修复,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增加。因此,认清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继发感染的高危因素,对预防医院感染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熟悉医院感染的部位及常见的致病菌和耐药现状,对于准确合理地使用抗生素、降低炎症应激、减缓细菌耐药、保护脏器功能,阻断全身炎症反应并扩散向多脏器功能障碍或多器官衰竭的进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9]。我们还应认识到:加强危重患者的保护性隔离措施,强化医护人员无菌观念,提升无菌技术操作水平, 确保消毒工作质量等也十分重要[10]。
综上所述,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后可增加患儿致残致死率;GCS、入住ICU时间、脱水剂应用时间及开放性创伤、合并多发伤、侵入性操作、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建议临床针对感染因素进行积极预防。
[参考文献]
[1] 徐秀芝. 医院感染经济损失病例对照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09, 21(11): 78-7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12.
[3] 杨速飞,冯超.体弱儿的系统管理[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 21(5): 304.
[4] 方军铎,麻晓,耿鹏,等. 小儿颅脑外伤临床特点与治疗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98.
[5] 胡宗实,张征军,覃颜.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特点与急诊抢救[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0):68-69.
[6] 马卫星,王杰赞.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医院感染的防治现状[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3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