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200307
咽鼓管吹张联合药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5日 岳耀光 黄合银 黄丽芳 蒙周君 邓斯敏
第1页

    参见附件。

     以上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生素抗感染,1次/d,服用1周。

    1.3 疗效评定标准

    以治疗5 d后的复查结果为依据。痊愈:临床症状消失,鼓室导抗图为A型图,中耳压力≥-50 daPa, ABG<5 dB或缩小10 dB以上,纯音气导听阈均值(pure-tone averages,PTA)恢复至正常水平;显效:耳部症状消失,鼓室导抗图为A型图,中耳压力≥-50 daPa, 气骨导差均值(air-bone gap,ABG)缩小10 dB以上,PTA降低30 dB以上;有效:耳部症状明显减轻,鼓室导抗图为A型图(≥-100 daPa),PTA降低15~30 dB;无效:耳部症状稍减轻或无改变,鼓室导抗图为B或C型图(25 dB或无改善,PTA降低15 dB以下。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总耳数×100%[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数据用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或等级序值法进行统计分析,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75%,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PTA、ABG的比较

    两组治疗后PTA、ABG与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并发症

    两组治疗过程中除出现短时间的耳内胀闷以外,均未出现剧烈疼痛、眩晕、感染、咽鼓损伤和大出血等。

    3 讨论

    SOM是以患耳的听力下降和鼓室积液为主要特点的疾病,多数观点认为该病与咽鼓管的功能不良、感染以及免疫反应有关。咽鼓管有调节鼓室内压的作用,并能够保持外界大气压与中耳的气压平衡和一定的防御功能,如果咽鼓管阻塞便会导致中耳的负压形成,并会使中耳黏膜内的静脉出现扩张,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清漏出后并在鼓室内形成积液,感染性中耳炎的致病菌一般为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β-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免疫反应引起的中耳炎一般为Ⅰ型和Ⅲ型变态反应[6]。SOM未及时诊治或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易演变为中耳粘连、鼓室硬化、胆固醇肉芽肿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听力[7]。中耳积液的毒素长期吸收可致感音性耳聋,一旦合并感音性耳聋,治疗非常困难[8-9]。目前临床上对SOM的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全身给药疗效不确定,局部鼓膜穿刺及置管存在感染及鼓膜不愈合的风险,不易被患者接受,而单纯鼓膜穿刺复发率较高。为了探讨更完善的治疗方案,本研究采用激光照射+咽鼓管吹张+药物联合治疗SOM,总有效率为96.15%,且无任何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咽鼓管吹张法是在鼻内镜直视下将导管插入鼓室,并通过咽鼓管自然通道进行吹张注药,注入的药物中有灭菌、抗炎、消肿、恢复黏膜功能的作用,能尽快恢复咽鼓管咽口的形态,从而治疗SOM。置管后,不仅能清除鼓室负压和积液,还能使咽鼓管内外气压得到更长的平衡时间,减少腺体增生及杯状细胞的分泌[10],有效的保护了听力和预防了并发症。病情严重者可适当延长置管时间,维持鼓室的药物浓度,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采用的是盐酸氨溴索和地塞米松混合液,其中盐酸氨溴索是黏液溶解剂,主要功能是通过抗氧化作用、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等机制来保护呼吸系统。中耳黏膜的上皮细胞为真正的呼吸上皮细胞,咽鼓管的黏膜也具有呼吸道黏膜的特征,存在类似肺泡表面的活性物质。盐酸氨溴索可促进中耳黏膜和咽鼓管类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与分泌,不仅可改善SOM咽鼓管通气,还可加速黏液纤毛的运输,促进中耳分泌物的排出,从病因上对SOM进行治疗[11]。而地塞米松属于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免疫抑制作用[12-13],能抑制变态反应并在炎症早期可减轻渗出水肿,防止粘连及瘢痕形成。除此之外,本研究通过激光的湿热效应可以促进渗出和吸收,并具有镇痛、消炎、扩张血管的作用,还可以增强局部的抗感染力,提示具有肯定的抑菌效果[14]。另外激光还可以使咽鼓管肿胀减轻,毛细血管渗出减少,同时促进黏液纤毛系统和吞噬细胞的功能,加强渗出液的排除和吸收,进而促进中耳通气和炎症的抑制[15-16]。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单用激光+咽鼓管吹张治疗SOM的总有效率为79.75%,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药物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15%,说明同时给予黏液溶解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SOM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震. 鼓膜穿刺灌洗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评价[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8):4328-4329.

    [2] 许凤山,刘忠钰,王荣华,等. 鼻内镜下咽鼓管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J].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7,14(8):458-459.

    [3] 龚树生. 重视询证医学研究,提高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诊疗水平[J].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7,14(8):449-450.

    [4] 张群,李谨,朱普堂,等. 三种方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对比[J]. 山西医药杂志,2011,40(4):362-363.

    [5] 赵文波,赵文海. 二丙酸倍氯米松加吉诺通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14(3):137-139.

    [6]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小儿学组. 儿童中耳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43(12):884-885.

    [7] 汪吉宝. 对分泌性中耳炎临床工作的几点看法[J].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15(10):435-436.

    [8] 倪丽艳,黄加云.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12例误诊分析[J]. 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2000,14(1):34-35.

    [9] 伍启刚,戴熙善,简洁君,等. 结核性中耳炎7例临床分析[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22(4):407-408.

    [10] 张瑞迪,米光熙,宋丽华. 三种方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5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