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201043
2011年某市猩红热疫情分析报告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5日 赵春祥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通过猩红热疫情,分析出猩红热疫情在人群、地区发生时间等情况,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方案提供依据,以便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 方法 将2004~2010年的猩红热疫情与2011年的疫情进行统计、对照、分析。 结果 2011年猩红热疫情与去年相比上升943.59%,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536.31%,连续3个月超出历史同期水平,有暴发态势。 结论 2011年11月出现了自2004年以来的月发病峰值,提示某市猩红热疫情有暴发可能,而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的暴发疫情将是今后防控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 猩红热;疫情;分析;传染病

    [中图分类号] R181.8+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4(a)-0179-02

    2011年,某市的猩红热疫情出现了自2004年以来的最高发病率,疫情的上升态势明显,有暴发可能,为进一步加强猩红热的预防控制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近期猩红热的流行特征,为政府提供疫情防治的依据,以便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对某市全年的猩红热疫情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通过全面的疫情分析,及时采取了综合的防治措施,使某市的猩红热疫情得到了有效的遏制,没有造成暴发,同时也为今后的猩红热疫情防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2010年,某市猩红热发病率水平在1.94/10万~13.86/10万之间波动,2007年发病率最高,2004年发病率水平最低。2011年,某市报告猩红热999例,发病率21.89/10万,无死亡病例,位居全市甲乙丙类传染病发病第6位,与去年同期比上升536.31%。尤其是11月份,报告猩红热407例,与去年同期比上升943.59%,疫情上升态势明显。通过传染病发病趋势预测分析显示,某市猩红热发病趋势连续3个月超出历史同期水平,且月发病水平与增长速度均较高,有暴发态势。

    1.2 方法

    将2011年的猩红热疫情与2004~2010年的疫情进行统计、对照、分析。

    2 结果

    2.1 时间分布

    2011年猩红热四季均有病例发生,呈双峰发病,高发月份是6月和11月,发病特点为学校寒暑假期间减少,开学后逐渐增多。2011年9月份之前猩红热发病与历年相比略有上升,疫情比较平稳,呈常态发病水平,进入10月份以来疫情明显上升,显著高于历年同期水平。

    2.2 地区分布

    病例城区高于外(县)市,城区报告649例,发病率高于全市平均发病水平,外(县)市报告350例,除F市外,发病率均低于全市平均发病水平。累计发病数前5位的地区是:A区200例、B区188例、C区165例、F市158例、D区96例;累计发病率前5位的是:B区35.64/10万、D区34.78/10万、C区34.01/10万、F市32.38/10万、A区29.83/10万。见表1。11月份发病数前5位的地区:A区101例、C区83例、B区73例、D区和F市各53例;发病率前5位的是:D区19.20/10万、C区17.11/10万、A区15.07/10万、B区13.84/10万、F市10.86/10万。具体见表2。

    2.3 人群分布

    发病年龄最小的是1岁组,最大的是30岁组,以4~8岁多发(769例,占76.98%),其中,男性600例(占60.06%),女性399例(占39.94%),性别比为1.50∶1。职业分布主要为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其中以学生居多(658例,占65.87%),其次是幼托儿童(218例,占21.82%)和散居儿童(112例,占11.21%)。

    11月份发病分布为学生(307例,占75.43%)、幼托儿童(72例,占17.69%)、散居儿童(27例,占6.63%)、家务及待业(1例,占0.25%)。

    2.4 学校、托幼机构疫情

    全市11月份共有158所学校、托幼机构发生猩红热疫情,发病数超过5例的学校、托幼机构如下。

    A区:逸文小学10例(10月29日~11月19日)、A一实验9例(10月30日~11月21日)。

    B区:吉化三小9例(11月6~27日)、江密峰中心小学7例(10月29日~11月20日)。

    C区:市一实验18例(10月22日~11月27日)、C实验小学15例(11月3~27日)、C十一小10例(11月3~20日)、C四小9例(10月31日~11月27日)、C五小8例(11月7~25日)、C二十五小6例(10月27日~11月15日)。

    D区:D二实验23例(10月29日~11月28日)、D一实验7例(11月1~26日)、D艺术实验小学7例(11月3~28日)。

    F市:胜利小学9例(11月1~11日)、新站中心校8例(10月28日~11月24日)、实验小学7例(11月1~28日)。

    3 讨论

    3.1 疫情调查与处理

    针对以上疫情,市疾控中心首先对F市、A区、C区、D区等疫情高发地区下达了督办单,责成属地疾控中心立即开展辖区猩红热疫情的分析研判和专项调查,要求重点加强发生在学校、托幼机构疫情的及时和规范处置,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的蔓延和传播。同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猩红热、风疹等秋冬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强学校猩红热、风疹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并于12月1日对D区、C区疾控中心及所辖D区二实验小学和C区实验小学进行了检查督导,经检查发现各地对猩红热疫情的上升没有意识,没有重视、更没有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疾控中心虽然能够每日进行疫情监测,但缺乏与教育系统的疫情通报机制,不能第一时间反馈疫情,同时县区疾控中心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的管理责任分工不清,不能很好的调配学校科与传染病科的资源及时调查和处置学校传染病疫情。同时学校也未能按照要求认真落实晨检、因病缺勤追踪登记、传染病报告、消毒等传染病管理制度,特别是因病缺勤追踪未能及时跟踪到位,校医不掌握缺勤学生是否患传染病、是哪种传染病,传染病病例也没有完全按隔离期限采取停课措施,对于有集中发病的班级、年级,学校未采取进一步防控措施。另外学生参加社会办学(学习班、舞蹈班)、小餐桌、乘坐校外车等均易于造成传染病交叉感染,对这些问题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也是管理的盲点。

    3.2 防控建议

    3.2.1 充分认识当前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 冬季是猩红热、风疹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有着传播快、危害大的特点,极易引起学校的暴发流行,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各地要切实加强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领导,针对高发态势,采取专项防控措施,科学应对疫情[1-2]。

    3.2.2 加强疫情监测工作,提高猩红热诊断水平 疾控机构要加强对医疗机构预检分诊,疫情报告和网络直报管理的技术指导,确定专职的疫情人员,每日4次上网审核疫情报告卡片,随时了解辖区猩红热、风疹等传染病疫情发病和疫情网络直报情况,掌握当前疫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点开展疾病监测工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9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