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后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2)
3 讨论
3.1 医疗纠纷影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原因
纠纷组的医务人员在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因子上积分高于对照组的医务人员,可见医疗纠纷对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医疗纠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医务人员,从而造成医务人员的心理危机:
3.1.1 正常的工作被打乱 医疗纠纷的发生,不论是源于医务人员的疏忽还是医患双方的误会,往往都会伴随着患方的纠缠和干扰。因而医疗纠纷发生后,牵涉其中的医务人员的工作甚至是生活常常会被来讨要说法的患方人员所打乱。本身规律的工作与生活被不定时的干扰,有时候还要想办法同患方人员进行交涉,这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压力,不仅会增加焦虑感,一旦该状况持续时间增长,还会使医务人员产生倦怠感、无力感、敌对等一系列不良情绪以及消极的应对方式。据夏保京等2008年对经历医疗纠纷的医师心理健康调查分析的研究,医疗纠纷发生后,经历纠纷的医师的应对方式明显要比普通医师消极。产生消极的应对方式,也就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面临长时间的较大压力以及急性应激事件的冲击,会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如果没有及时地采取针对心理危机的干预措施,消极的应对方式会使面临的状况变得更糟糕,反过来就给医务人员带来更大的压力。
, 百拇医药
3.1.2 对事实和自身的疑虑 医疗纠纷不光是由医疗过错和过失引起的,往往医方在医疗活动中并没有出现任何疏忽和失误,仅仅是由于患者单方面的不满意引起纠纷。无论何种原因,医疗纠纷的发生对一个医务人员来说总归不是一件好事情,面对纠纷和医院方面的反复调查,医务人员会不断被要求或者自己主动的不断回忆诊治过程中是否有违规,是否有过失存在。不仅是对事实本身的疑虑,医务人员有时还会对自身的能力产生疑虑,不断的怀疑自己是否有问题, 这样的强迫行为不仅会增加焦虑感和恐惧感,还会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
3.1.3 人际交往遭遇不顺 调查结果显示,纠纷组的医师人际敏感因子、敌对因子明显高于普通医师。医疗纠纷绝非常态,特别的事情容易激发人类的好奇心。医疗纠纷的发生,这在一个时期内,一定程度上往往是医院其他不牵涉与纠纷的人平时谈论的话题。成为舆论的焦点,本身就是一种压力,这时候,对于敏感的当事人来说,别人对纠纷发表的意见,偶尔说的稍有偏颇的话甚至是别人频繁的关心,就更是无尽压力,在加上较高的敌对情绪,人际交往就容易出现不顺。身陷压力中,拥有好的社会支持的人更容易缓解压力对身心造成的不良影响,人际交往遭遇的不顺,势必会加重焦虑和无力感。
, 百拇医药
3.1.4 行政处理 结果显示,很大一部分人会选择消极应对行政处理。医务人员对行政处理产生心理问题源于诸多因素,他们既要面对社会影响,又要承受高风险职业压力而不能得到很好释放。当医疗纠纷发生后,特别是受到吊销执照、通报、警告、辞退、解聘、高额经济处罚、影响晋职晋级等行政处理时,医务人员会感到恐惧、担心、不知所措,当得不到及时关心和理解时就会产生消极的心理,部分医务人员会对从事职业的信心产生怀疑,甚至不愿子女从事医疗行业。行政处理手段运用的不好将直接影响到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3.2 应激视角下的医疗纠纷
医疗纠纷对医务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急性高水平的应激事件[2],急性应激事件发生后,人们通常会产生紧张、焦虑等一系列的急性应激症状[3-4]。无论何种原因最终导致医患矛盾爆发时,患方往往会采取纠缠、恐吓、谩骂、威胁、殴打等过激行为,除此之外,有时候医护人员往往还会暂停工作接受程序复杂的调查。在患者的过激行为以及调查面前,医护人员在认知因素作用下,认识到纠纷会对自己的职业信誉、生命安全、岗位工作、经济效益以及未来职业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医疗纠纷便作为负性生活事件,对医护人员产生消极影响,进而出现心理危机。
, 百拇医药
然而医务工作者除了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的发生会受到急性应激事件带来的负性影响外,其工作本身高风险性、高度紧张和工作环境等工作压力,以及因工作产生的学习压力、社会压力、生活压力等因素则使得医务工作者长期处于慢性低水平应激之中。慢性的长时间的低水平应激,对机体亦有损害作用。由于以上慢性低水平应激源的长期存在,为医务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隐患,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较普通人群差。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与压力有关的精神失调已成为临床医生发展最快的职业病。据调查,医院中有25%的医师会出现焦虑症以及压力有关的疾病[5]。据统计,目前我国医生患忧郁症的概率为25%~30%,为普通人群的4倍[6]。焦虑症、职业倦怠、恐惧症等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医务人员的常见心理问题。
3.3 心理危机干预模式探讨
3.3.1 建立有效倾诉沟通渠道 经历医疗纠纷中的医务人员需要将不良的情绪宣泄出去。因此,需要高度关注经历医疗纠纷以及正处在医疗纠纷中的医务人员,与他们保持密切的接触,表达出真诚的关心和理解,与其建立起良好的信任的沟通关系。鼓励危机中的个体用语言将自己内心中的感受表达出来,指导适当的情绪宣泄途径,从而减轻焦虑。
, 百拇医药
3.3.2 提供应对方式的知识 根据心理危机干预的平衡理论,危机中的个体自身原有的应付机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满足需求,因此需要为危机中的个体提供有效地解决当前问题的方法和建议[7]。有研究表明,经历医疗纠纷的年轻医师比同样经历医疗纠纷的高年龄医师在SCL-90的得分明显要高,这正是因为年长的医师较年轻医师有更多的经验,对于纠纷的出现,他们有较灵活和有效的应对方式。因此,在危机干预的早期需要为经历纠纷的医务人员提供应对方式的帮助,首先应向危机中个体解释其焦虑、抑郁、敏感等负性情绪的合理性,以及他们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干预的实施摆脱当下的危机状况;其次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应对策略,向其提供一些积极有效地应对医疗纠纷后出现的种种情况的应对技巧。
3.3.3 认知干预 个体对危机事件的认知会影响其情绪和应对方式,认知模式认为,心理危机主要源于对灾难和创伤的错误思维和信念,改变非理性的认知和自我否定,能够使危机中的个体获得对危机的控制[7]。因此应帮助经历纠纷的医务人员客观、理智的看待现实情况,纠正错误、不合理的认知。帮助其正确认识医疗纠纷的偶然性以及其多因性,正确看待周围同事的关心以及医院的行政处理,并帮助其肯定自己的专业能力,树立起对自己能力的信心,提高个人的有能感。, 百拇医药(钟菁芸 崔馨淇 王睿青)
3.1 医疗纠纷影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原因
纠纷组的医务人员在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因子上积分高于对照组的医务人员,可见医疗纠纷对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医疗纠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医务人员,从而造成医务人员的心理危机:
3.1.1 正常的工作被打乱 医疗纠纷的发生,不论是源于医务人员的疏忽还是医患双方的误会,往往都会伴随着患方的纠缠和干扰。因而医疗纠纷发生后,牵涉其中的医务人员的工作甚至是生活常常会被来讨要说法的患方人员所打乱。本身规律的工作与生活被不定时的干扰,有时候还要想办法同患方人员进行交涉,这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压力,不仅会增加焦虑感,一旦该状况持续时间增长,还会使医务人员产生倦怠感、无力感、敌对等一系列不良情绪以及消极的应对方式。据夏保京等2008年对经历医疗纠纷的医师心理健康调查分析的研究,医疗纠纷发生后,经历纠纷的医师的应对方式明显要比普通医师消极。产生消极的应对方式,也就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面临长时间的较大压力以及急性应激事件的冲击,会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如果没有及时地采取针对心理危机的干预措施,消极的应对方式会使面临的状况变得更糟糕,反过来就给医务人员带来更大的压力。
, 百拇医药
3.1.2 对事实和自身的疑虑 医疗纠纷不光是由医疗过错和过失引起的,往往医方在医疗活动中并没有出现任何疏忽和失误,仅仅是由于患者单方面的不满意引起纠纷。无论何种原因,医疗纠纷的发生对一个医务人员来说总归不是一件好事情,面对纠纷和医院方面的反复调查,医务人员会不断被要求或者自己主动的不断回忆诊治过程中是否有违规,是否有过失存在。不仅是对事实本身的疑虑,医务人员有时还会对自身的能力产生疑虑,不断的怀疑自己是否有问题, 这样的强迫行为不仅会增加焦虑感和恐惧感,还会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
3.1.3 人际交往遭遇不顺 调查结果显示,纠纷组的医师人际敏感因子、敌对因子明显高于普通医师。医疗纠纷绝非常态,特别的事情容易激发人类的好奇心。医疗纠纷的发生,这在一个时期内,一定程度上往往是医院其他不牵涉与纠纷的人平时谈论的话题。成为舆论的焦点,本身就是一种压力,这时候,对于敏感的当事人来说,别人对纠纷发表的意见,偶尔说的稍有偏颇的话甚至是别人频繁的关心,就更是无尽压力,在加上较高的敌对情绪,人际交往就容易出现不顺。身陷压力中,拥有好的社会支持的人更容易缓解压力对身心造成的不良影响,人际交往遭遇的不顺,势必会加重焦虑和无力感。
, 百拇医药
3.1.4 行政处理 结果显示,很大一部分人会选择消极应对行政处理。医务人员对行政处理产生心理问题源于诸多因素,他们既要面对社会影响,又要承受高风险职业压力而不能得到很好释放。当医疗纠纷发生后,特别是受到吊销执照、通报、警告、辞退、解聘、高额经济处罚、影响晋职晋级等行政处理时,医务人员会感到恐惧、担心、不知所措,当得不到及时关心和理解时就会产生消极的心理,部分医务人员会对从事职业的信心产生怀疑,甚至不愿子女从事医疗行业。行政处理手段运用的不好将直接影响到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3.2 应激视角下的医疗纠纷
医疗纠纷对医务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急性高水平的应激事件[2],急性应激事件发生后,人们通常会产生紧张、焦虑等一系列的急性应激症状[3-4]。无论何种原因最终导致医患矛盾爆发时,患方往往会采取纠缠、恐吓、谩骂、威胁、殴打等过激行为,除此之外,有时候医护人员往往还会暂停工作接受程序复杂的调查。在患者的过激行为以及调查面前,医护人员在认知因素作用下,认识到纠纷会对自己的职业信誉、生命安全、岗位工作、经济效益以及未来职业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医疗纠纷便作为负性生活事件,对医护人员产生消极影响,进而出现心理危机。
, 百拇医药
然而医务工作者除了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的发生会受到急性应激事件带来的负性影响外,其工作本身高风险性、高度紧张和工作环境等工作压力,以及因工作产生的学习压力、社会压力、生活压力等因素则使得医务工作者长期处于慢性低水平应激之中。慢性的长时间的低水平应激,对机体亦有损害作用。由于以上慢性低水平应激源的长期存在,为医务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隐患,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较普通人群差。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与压力有关的精神失调已成为临床医生发展最快的职业病。据调查,医院中有25%的医师会出现焦虑症以及压力有关的疾病[5]。据统计,目前我国医生患忧郁症的概率为25%~30%,为普通人群的4倍[6]。焦虑症、职业倦怠、恐惧症等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医务人员的常见心理问题。
3.3 心理危机干预模式探讨
3.3.1 建立有效倾诉沟通渠道 经历医疗纠纷中的医务人员需要将不良的情绪宣泄出去。因此,需要高度关注经历医疗纠纷以及正处在医疗纠纷中的医务人员,与他们保持密切的接触,表达出真诚的关心和理解,与其建立起良好的信任的沟通关系。鼓励危机中的个体用语言将自己内心中的感受表达出来,指导适当的情绪宣泄途径,从而减轻焦虑。
, 百拇医药
3.3.2 提供应对方式的知识 根据心理危机干预的平衡理论,危机中的个体自身原有的应付机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满足需求,因此需要为危机中的个体提供有效地解决当前问题的方法和建议[7]。有研究表明,经历医疗纠纷的年轻医师比同样经历医疗纠纷的高年龄医师在SCL-90的得分明显要高,这正是因为年长的医师较年轻医师有更多的经验,对于纠纷的出现,他们有较灵活和有效的应对方式。因此,在危机干预的早期需要为经历纠纷的医务人员提供应对方式的帮助,首先应向危机中个体解释其焦虑、抑郁、敏感等负性情绪的合理性,以及他们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干预的实施摆脱当下的危机状况;其次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应对策略,向其提供一些积极有效地应对医疗纠纷后出现的种种情况的应对技巧。
3.3.3 认知干预 个体对危机事件的认知会影响其情绪和应对方式,认知模式认为,心理危机主要源于对灾难和创伤的错误思维和信念,改变非理性的认知和自我否定,能够使危机中的个体获得对危机的控制[7]。因此应帮助经历纠纷的医务人员客观、理智的看待现实情况,纠正错误、不合理的认知。帮助其正确认识医疗纠纷的偶然性以及其多因性,正确看待周围同事的关心以及医院的行政处理,并帮助其肯定自己的专业能力,树立起对自己能力的信心,提高个人的有能感。, 百拇医药(钟菁芸 崔馨淇 王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