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26期 > 正文
编号:12315153
15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15日 方爱清 马瑛 赵子雅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了解本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方法 分析2011年全院各类临床标本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 结果 共检测出156株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21.85%;标本主要来源以痰液为主,占83.97%,其次是脓液及分泌物,占9.62%,尿液占3.21%;科室分布:呼吸内科69株,占44.23%;神经外科37株,占23.71%;心神内科21株,占13.46%;肿瘤科9株,占5.76%;其他20株,占12.82%。药敏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及复方新诺明完全耐药;其次是庆大霉素、头孢吡肟、替卡西林、头孢他啶,耐药率分别为57.69%、47.44%、42.31%和41.03%;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达到31.41%、28.85%;其中3株对多黏菌素E敏感率下降,敏感率为98.07%。 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及耐药率较高,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及耐药性监测,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及控制传播。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耐药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4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9(b)—0098—02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医院常见的条件致病菌,近年来因为多种因素影响,其感染率和耐药性日趋严重,给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控制带来了极大困难。为了解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本文对本院2011年1~12月送检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抗菌药物耐药性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及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收集2011年1~12月本院住院及门诊患者送检的痰液、尿液、脓液、血液等标本中分离出156株铜绿假单胞菌。

    1.2 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

    菌株的分离培养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阳性菌经纯化后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TB细菌鉴定仪鉴定,药敏试验采用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质控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

    2 结果

    2.1 标本分布

    2011年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156株,占总检率的21.85%,占革兰氏阴性菌的32.42%。标本来源于痰液131株,占83.97%;其次为脓液及伤口分泌物15株,占9.62%;尿液5株,占3.21%;血液3株,占1.92%;导管2株,占1.28%。

    2.2 科室分布

    156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于呼吸内科,占44.23%;其次是神经外科及心血管神经内科,分别占23.71%、13.46%。科室分布情况见表1。

    2.3 耐药率

    15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及复方新诺明完全耐药,其次为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头孢他啶、替卡西林等,耐药率均大于40.00%。见表2。

    3 讨论

    铜绿假单胞菌作为医院感染的主要条件致病菌之一,其高分离率和耐药率已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本组资料显示,本院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为21.85%,总检出率高于何建方等[1]报道的9.2%及甘慧泉等[2]报道的7.14%,但与曹伟等[3]报道的19.07%近似。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占革兰氏阴性菌检出率的32.42%,高于本地区最近报道的27.0%[2],但低于武警总院严莲珍等[4]报道的44.01%,说明了近年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人群有逐年递增趋势[5—7]。

    本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以呼吸道、伤口分泌为主,主要分布在呼吸科、脑外科和心血管神经内科,与国内大量研究一致[1—7],因本院无综合性ICU,因此各科均有分布,但分布率低。有文献报道,呼吸系统对铜绿假单胞菌易感性最强,同时随着社会老龄化,住院患者年龄增高,呼吸道清除能力低下,而使其定植于皮肤、鼻咽等部位的概率明显增大,特别是人工气道的形成,破坏呼吸道湿润度及对外界空气的过滤,使细菌长期植入,是导致感染的关键[8]。而脑外科高感染率可能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机、各种导管等侵入性操作较多及接受广谱高效抗菌药物的治疗有关[9]。

    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天然与获得性耐药的特性,耐药机制复杂,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本组调查显示15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及复方新诺明完全耐药;其次为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头孢他啶、替卡西林,耐药率均大于40%;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也大于3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大于25%,阿米卡星等尚有较高的敏感率,但耐药率也为17.31%,尤其值得警惕的“泛耐药菌株”对临床常见抗菌药物全部耐药,其中3株对多黏菌素E敏感率下降,应引起高度重视。应严密监测与控制,严防泛耐药菌株产生与流行。

    有研究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不同药物的耐药性呈极显著性增长[10],而带有耐药质粒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大量存在是造成铜绿假单胞耐药菌株逐年增高的重要原因[11]。因此,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及耐药性监测,严格遵照药敏结果选择敏感的抗感染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同时,应针对性做好感染控制措施,有效减少铜绿假单胞菌导致的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何建方,沈翠芬,张晓洋,等. 2002—2010年医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谱的变迁[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4):834—836.

    [2] 甘慧泉,陈柳勤,方伟,等. 2007—2009年铜绿假单胞菌构成比及其耐药变迁[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7):147—149.

    [3] 曹伟,卿之驹. 2002 —2006年临床分离菌中铜绿假单胞菌构成比及其耐药变迁[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9,8(1):56—57.

    [4] 严莲珍,仲华,刘祖德,等. 呼吸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3):583—584.

    [5] 孙伟红,段穷,刑丽艳. 116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1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