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疗效的影响(2)
![]() |
第1页 |
参见附件。
1.4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病变部位仅留瘢痕甚至完全消失。有效:临床症状、体征缓解,病变部位面积缩小≥5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变化,病变部位面积缩小<50%甚至扩大[2]。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治疗效果的比较采用结果变量为有序变量的单向有序R×C列联表资料的秩和检验,组间率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双侧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转阴率的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分别为95.2%(79/83)、77.8%(56/72),观察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n(%)]
3 讨论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胃十二指肠黏膜具有黏液/碳酸氢盐屏障、黏膜屏障、细胞更新、黏膜血流量、表皮生长因子、前列腺素等防御与修复机制,因此,它能抵御高浓度胃酸、胃蛋白酶、微生物、乙醇、胆盐、药物等其他有害物质的侵袭,从而维护胃十二指肠黏膜的完整性[3—4]。消化性溃疡就是由于胃十二指肠黏膜的侵袭因素与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衡的结果。但不同类型消化性溃疡,其发病机制略有差别,胃溃疡主要是防御修复因素减弱所致,十二指肠溃疡主要是侵袭因素增强所致[5]。
目前大量研究充分证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道溃疡最主要的发病原因,当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它可以改变患者胃十二指肠黏膜侵袭因素与防御因素之间的平衡,在增强侵袭因素的同时还破坏黏膜的防御因素,因此,患者极易发生消化性溃疡[6]。在本研究中,笔者将155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按治疗时是否接受整体护理分为两组,观察组整体护理,对照组未接受整体护理,结果可见观察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在整体护理过程中,各种护理措施相互协同达到提高患者疗效的目的,如心理护理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用药护理使患者接受正规化的治疗,饮食护理可使患者的消化道黏膜得到进一步保护,出院指导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综上所述,整体护理可以提高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疗效,本研究的整体护理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丽雅,崔荣丽,林三仁.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性溃疡[J]. 中华消化杂志,2008,28(7):436—439.
[2] 吴庆欢,郑翠,陈彩云,等.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评价及经济学分析[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7,7(6):449—450.
[3] Kim PK,Dorshimer GW. Case report: peptic ulcer disease in a professional athlete[J]. Phys Sportsmed, 2009, 37(2):136—140.
[4] Goll R,Cui G,Olsen T,et al. Alterations in antral cytokine gene expression in peptic ulcer patients during ulcer healing and after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4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