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28期 > 正文
编号:12328879
MS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5日 程增辉
第1页

    参见附件。

    程增辉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放射科;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MS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GIST影像资料,并与临床病理进行对照,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平扫及动静脉期双期扫描。结果 9例GIST中,以发生于胃部最多见,共8例,其中以胃体部居多(4例),另外1例位于空肠;腔外生长为主占多数,共6例,腔内生长1例,腔内外生长2例。肿瘤直径大于5cm者共7例,其中5例为恶性;小于5cm者共2例,皆为良性。MSCT多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肿块,肿瘤密度多欠均匀,内部可出现低密度液化坏死区,边界多较清晰,周围组织受压推移,增强后多数呈中到重度不均质强化。结论 MSCT可清晰显示GIST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周围结构,结合双期增强及MPR对GIST定位、定性及治疗有重要指导价值。

    【关键词】 胃肠道 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分类号】R735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来源肿瘤,最早于1983年由MazurMT等[1]提出。肿瘤细胞在组织形态学上起源于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亦可起源于多形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为C-kit蛋白表达,以往常被误诊为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或神经源
------
     [摘要]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MS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GIST影像资料,并与临床病理进行对照,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平扫及动静脉期双期扫描。 结果 9例GIST中,以发生于胃部最多见,共8例,其中以胃体部居多(4例),另外1例位于空肠;腔外生长为主占多数,共6例,腔内生长1例,腔内外生长2例。肿瘤直径大于5 cm者共7例,其中5例为恶性;小于5 cm者共2例,皆为良性。MSCT多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肿块,肿瘤密度多欠均匀,内部可出现低密度液化坏死区,边界多较清晰,周围组织受压推移,增强后多数呈中到重度不均质强化。 结论 MSCT可清晰显示GIST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周围结构,结合双期增强及MPR对GIST定位、定性及治疗有重要指导价值。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 R44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0(a)-0101-0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0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