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29期 > 正文
编号:12328766
眼球病变的CT分析与B超诊断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5日 蒋湘奇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眼球病变的CT分析与B超诊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眼球病变患者23例,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和B超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 结果 CT诊断出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6例、眼球内肿块合并钙化患者10例、玻璃体增生症患者2例、Coat病患者5例。B超诊断出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5例、眼球内肿块合并钙化患者9例、玻璃体增生症患者2例、Coat病患者4例。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CT与B超均是诊断眼球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显示眼球内肿块合并钙化诊断时CT好于B超,检查眼球疾病可以CT为主,B超为辅助验证手段。

    [关键词] 眼球病变;计算机断层扫描;B超;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0(b)-0097-02

    眼球病变是眼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引发视力大幅下降,甚至失明[1-3]。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改进和医学技术的不断更新,CT与B超逐渐应用于临床诊断眼球病变疾病[4-6]。为了探讨眼球病变的CT分析与B超诊断的临床价值,本院选取2010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眼球病变患者23例行CT检查和B超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0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眼球病变患者23例,其中,男10例,女13例;年龄5个月~47岁,平均(16.8±6.9)岁;病程2周~9年,平均(3.5±2.7)个月。患者均为单眼病变,其中,左眼16例,右眼7例。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伴有流泪、眼痛,个别患者的眼球不活动。所有患者均经确诊为眼球病变,其中,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6例、眼球内肿块合并钙化患者10例、玻璃体增生症患者2例、Coat病患者5例。

    1.2 方法

    CT诊断:仪器为Light Speed Vltra多层螺旋CT扫描机,由美国GE公司生产,患者均采取仰卧位,使其眼球直视向上并与天花板保持垂直角度,行常规横断面扫描方法,层厚为3 mm且无间隔,遇到病灶较小的患者可以使用薄层扫描即将层厚设定为2 mm,扫描的窗宽设定为350,窗位设定为45,对于儿童患者可以适度缩小窗宽和窗位,矩阵设定为512×512。

    B超诊断:仪器为WKS224KN-3000P眼科A/B超诊断仪,由北京中西远大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一般采用直接探测法,对患者眼眶前部和眼前部的病变采用间接探测法。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CT诊断出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6例、眼球内肿块合并钙化患者10例、玻璃体增生症患者2例、Coat病患者5例。B超诊断出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5例、眼球内肿块合并钙化患者9例、玻璃体增生症患者2例、Coat病患者4例。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 讨论

    视网膜母细胞瘤多发于儿童患者,尤其是婴幼儿,主要表现为眼球的玻璃体出现了钙化的软组织肿块,呈现出颗粒状或块状,个别患者的钙化率甚至高达95%,是较为常见且危害极大的先天性恶性肿瘤。病变的早期患者往往出现瞳孔发白或黄色,伴有较为严重的视力减弱,如不及时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病变将会逐步浸润患者的眼球外部而出现肿块,甚至会经神经让侵犯颅内。个别患者出现钙化或钙化程度微弱,容易与Coat病混淆。眼球内肿块合并钙化病症不同于视网膜母细胞瘤,是患者后天形成的,是一种良性肿块。

    玻璃体增生症是人体眼球在发育中发生玻璃体动脉未退化而持续增生引起的先天性异常疾病,主要表现为玻璃体的纤维组织过多且黏附于眼球晶体的后囊,个别患者甚至发生穿破眼球后囊而进入晶体的病症,主要临床表现为眼球晶状体较小,常伴有移位和密度异常增高的现象。Coat病是原发视网膜血管的一种畸形病,典型特点是毛细血管扩张,容易引起视网膜发生渗出和脱离,是儿童患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眼球良性病变。Coat病发生钙化的情况较少,眼球也很少发生增大或眼外侵犯,且视神经和眼直肌的形态密度不会发生异常改变。

    CT与B超均可用于诊断眼球病变。根据两种检测技术的特点,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在其眼球病变治疗前明确诊断疾病,通过CT的轴位扫描可以显示病变的范围、深浅、位置等,冠状位与矢状位可以清楚显示病变的整体位置及病变与患者视神经及眼肌的密切关系,为后期的手术设计可以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避免损伤眼眶内的重要神经、血管等,对于CT与B超检查用于确定引起眼球病变的性质诊断和临床治疗与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7-9]。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为单眼发病,经两种诊断技术的综合确诊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6例、眼球内肿块合并钙化患者10例、玻璃体增生症患者2例、Coat病患者5例。CT诊断显示出的蝶鞍扩大较为明显,可见患者的脑脊液低信号区,但患者颅底的伪影对诊断的影响较大。B超诊断对患者的正中矢状面显示效果良好,采用冠状位显示垂体和周围比邻关系也较好,但却不能有效反映出患者的钙化程度。

    本次研究中,行B超诊断时,一个患者的眼球内视网膜母细胞瘤较小,未能及时发现;一个患者的眼球内肿块合并钙化情况较轻,未能准确定性;一个患者的眼球内Coat病不明显。综上所述,CT与B超均是诊断眼球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显示眼球内肿块合并钙化诊断时CT好于B超,检查眼疾可以CT为主,B超为辅助验证手段。

    [参考文献]

    [1] Kimberly PC,Stephanie SC. Thyroid Eye Disease[J]. Neurologic Clinics,2010,28(3):729-755.

    [2] Kukuh N,David M,Ken B,et al. Awareness of eye diseases and risk factors:identifying needs for health education and promotion in Canada[J]. Canadi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2006,41(5):617-623.

    [3] Ning C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0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