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压疮的疗效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汤剂内服外敷治疗压疮的疗效。 方法 将3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在压疮基础护理基础上内服八珍汤、外用中药(自拟方)汤剂湿敷。对照组15例,在压疮基础护理基础上采用雷凡诺尔液纱布外敷。 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中药内服外(湿)敷治疗压疮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 中药;内服;外敷;压疮
[中图分类号] R6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0(b)-0102-02
压疮(又称褥疮、压力性溃疡)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据不完全统计,住院患者的发生率为5.1%~32.1%[1]。其不仅本身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而且对患者的原发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也极为不利,因此,对其治疗和预防一直是临床中较为重视的方面。对于已经发生压疮的患者,其治疗不仅要做到效果好及显效快,安全性也是重点考虑的方面。中药在治疗疾病方面的安全性较受肯定。因此,本文中笔者就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压疮的效果进行观察研究,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5例压疮患者均为本院2008年10月~2011年12月住院患者。治疗组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35~85岁;压疮分期:Ⅱ期5例,Ⅲ期12例,Ⅳ期3例;原发病:截瘫2例,下肢骨折8例,颅脑损伤4例,中风4例,癌症2例。对照组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36~88岁;压疮分期:Ⅱ期4例,Ⅲ期8例,Ⅳ期3例;原发病:截瘫1例,下肢骨折4例,颅脑损伤3例,中风6例,癌症1例。压疮分期按《护理学基础》中的分期标准拟定。两组年龄、性别、压疮分期及原发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使用气垫床减轻局部受压,建立床旁翻身卡,1~2 h翻身一次,避免创面受压,防止摩擦,保持创面清洁。同时给予患者积极引导和正性激励,做好心理疏导。
1.2.1 治疗组 取乌梅、石榴皮各300 g,诃子600 g,虎杖500 g,银花250 g,葛根300 g,黄连100 g,白芷150 g,用专用煎药布袋装好放入自动煎药机,加水5 000 mL,浸泡30 min,用常火煎煮30 min,取汁2 500 mL,用真空袋(250 mL/袋)包装放入冰箱冷藏备用。使用前将真空袋内药液倒入事先准备好的盛有纱布的缸内,以药液浸透为宜,加入冰片少许,高压灭菌备用。使用时清除坏死的软组织及死骨,至创面渗血为止。行常规消毒后,用浸透中药液的无菌纱布湿敷于清洁好的创面,厚度与皮肤持平,对于皮下潜行区域,将无菌中药纱布填于间隙内,然后选用通气性好、能够保持伤口湿性环境的纱布或棉垫盖在无菌中药纱布上,若患者对医用胶布有过敏现象,可选用医用透气性胶带固定。换药每日1次,1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内服八珍汤,药用当归6 g,熟地9 g,川芎6 g,白芍6 g,党参10 g,白术9 g,茯苓9 g,炙甘草6 g。每天1剂,文火煎服2次,连服15 d。
1.2.2 对照组 常规清创,消毒创面及周围皮肤,用雷凡诺尔液纱布外敷整个创面,用无菌棉垫盖好,然后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1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两组患者压疮合并感染脓性分泌物多时,每日换药2次;当分泌物减少,炎症控制有新鲜肉芽生长时,每日换药1次。
1.3 疗效评定标准
创面愈合,结痂并脱落为治愈;创面缩小,无分泌物,肉芽组织生长良好为有效;创面渗出液未减少,创面不愈合或扩大为无效[2]。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的统计学软件包选用SPSS 17.0,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进行卡方与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为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1。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74岁,2011年6月11日入院,因脑中风后遗症卧床数月,入院时肩部、骶尾部各有约10 cm×20 cm压疮一块,溃疡深达骨骼,有臭味。予自制中药汤剂换药,每日2次;内服八珍汤每日1剂。7 d后坏死组织脱落,14 d后新生肉芽组织生长,21 d后溃疡愈合。
4 讨论
古称压疮为“腐肉”,《内经》称为“恶肉”,《洞天奥旨》称为“死肉”;《灵枢》谓:“热盛则肉腐”,凡腐肉最多的疮疡为发烂疔之类。中医认为压疮多因气血虚弱,气滞血瘀,毒邪内侵,肌肉筋骨失养所引起,属本虚(气血亏虚)标实(瘀毒)之症。据此以益气补血化瘀、解毒排脓、祛腐生肌立法,药用八珍汤内服补气生血以固其本。外用诸药中,乌梅、石榴皮、诃子、虎杖为酸涩之品,能收敛生肌、消肿止痛;冰片能走能散、通经络,使壅塞通利、经络条达;银花、黄连为苦寒之品,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白芷辛温,葛根辛甘凉,具有补气养血、消肿排脓的作用。诸药合用,共奏标本兼治之功。同时,大量研究资料也证实乌梅、诃子、冰片、石榴皮、虎杖、银花、黄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汤剂外敷不仅能使药物直接接触疮面,而且使伤口保持湿润,经研究证实,湿润环境能维持细胞的存活,使它们释放生长因子,促使更多的生长因子受体与生长因子结合,加速表皮细胞的迁移使创面愈合加速,具有改善微循环的血液灌注,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增加患部营养的作用[3]。因此,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压疮具有补气固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防止瘢痕增生之功效,有利于压疮愈合。
本文中笔者就中药汤剂内服、外敷治疗压疮进行疗效观察,发现其疗效较采用雷凡诺尔液纱布外敷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且未见不良反应。分析原因,中药内服起到了调节内外的作用[4-5],使患者的机体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而外敷则直接作用于创面,持续改善创面的血液循环及炎性状态[6],两者结合达到了综合调理的目的,故综合疗效也更佳。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药内服外(湿)敷治疗压疮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9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