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护理体会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寻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护理的最佳方法。 方法 将124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采用无菌干纱布+3M敷贴与75%酒精纱布+3M敷贴交替保护穿刺点及周围皮肤,对照组采用无菌干纱布+3M敷贴保护穿刺点及周围皮肤,并进行连续观察。 结果 试验组皮肤的水疱、发红、红肿、及与深静脉导管相关的发热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 采用无菌干纱布+3M敷贴与酒精纱布+3M敷贴交替使用来保护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明显优于无菌干纱布+3M敷贴。
[关键词]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点;护理;敷贴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1(b)-0134-02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已广泛应用到临床中,特别是在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中尤为重要。在胸外科,开胸术后患者都要监测中心静脉压(CVP),以此了解患者的循环血容量和心功能,用以指导治疗和评估疗效,由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易于固定,监测的中心静脉压准确、可靠,故本科以锁骨下入路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应用较多。但静脉穿刺引起的导管相关性感染,可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1],据统计,深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为2%~10%[2]。因此,对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而穿刺点及周围皮肤的护理是其中不可忽略的一步。本科采用无菌干纱布 + 3M敷贴与75%酒精纱布 + 3M敷贴交替使用来保护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胸外科2010年4月~2012年8月收治的124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成两组,试验组62例,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21~65岁,平均(50.2±3.4)岁;皮肤正常48例,水肿14例。对照组62例,其中,男37例,女25例;年龄22~65岁,平均(50.4±3.1)岁;皮肤正常45例,水肿1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锁骨下入路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试验组穿刺点及周围皮肤采用无菌干纱布 + 3M敷贴与75%酒精纱布 + 3M敷贴交替保护,避免因频繁更换敷料而增加感染概率,无明显脱落渗出现象者2 d更换1次[3]。对照组穿刺点及周围皮肤采用无菌干纱布 + 3M敷贴保护,无明显脱落渗出现象者2 d更换1次。两组患者置管口周围皮肤均由专人护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皮肤的水疱、发红、红肿及与深静脉导管相关的发热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2.82,P < 0.05),见表1。
3 讨论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推广应用可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些难题,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患者因反复外周静脉穿刺的痛苦,减少化疗患者因化学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对局部静脉的强刺激性作用,在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时能迅速纠正休克,为抢救危重患者赢得宝贵时间[4]。它具有易固定、易消毒、易护理、不易被污染、不影响患者颈部及四肢活动、相对安全等优点,但深静脉穿刺可引起菌血症和败血症及导管相关性感染,而导管相关性感染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5-6],因此护理显得尤为重要,而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护理就是其中不可忽略的一步。对于此类患者,如果采用无菌干纱布 + 3M敷贴保护穿刺点及周围皮肤,由于纱布不防水,一旦渗湿后如未及时更换,会使细菌在穿刺部位和导管表面充分繁殖,逐渐由导管表面向体内迁移,增加感染的机会;而采用无菌干纱布 + 3M敷贴与75%酒精纱布 + 3M敷贴交替保护穿刺点及周围皮肤,酒精纱布中的酒精成分具有很大的渗透能力,它能穿过细菌表面的膜,顺利地进入到细菌体内,将细菌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将细菌彻底杀死。因此无菌干纱布 + 3M敷贴与75%酒精纱布 + 3M敷贴交替保护穿刺点及周围皮肤优于无菌干纱布+3M敷贴。
[参考文献]
[1] 韩蔚,何瑾玢,彭根英,等. 深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的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04,14(9):781-783.
[2] 韩荷玉. 基层医院门诊输液室管理探讨[J]. 护理与康复,2008,7(6):,453-454.
[3] 陈晓燕,郑修霞. 门诊注射室病人需求调查分析[J].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6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