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套管针与静脉切开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套管针和静脉切开术在急诊抢救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本科起病急骤、病情危重的休克患者106例,将患者平均分为静脉套管针组和静脉切开组,每组53例,分别由同一高年资护士和医生操作。 结果 套管针组在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方面优于静脉切开组,且平均操作时间短,每输入1 000 mL液体所需时间较静脉切开组少;套管针组从抢救措施开始到平均血压脉搏改善的时间较静脉切开组短。 结论 静脉留置套管针在急诊休克患者的抢救中为急救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明显提高了急救效率及成功率。
[关键词] 静脉留置套管针;静脉切开;急诊抢救;休克
[中图分类号] R4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1(b)-0147-02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为一次性产品,既安全可靠,又可避免交叉感染,其操作简单,对血管刺激性小,并且可长时间留置在静脉内而不易穿破血管,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在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中显得更为重要。急诊工作中休克患者循环衰竭,血管充盈欠佳,给静脉穿刺及静脉切开带来了诸多的困难,并且用时较长,失去较多宝贵的抢救时间[1-2],而应用套管针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技术,既方便、快捷,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抢救患者的质量。为此,笔者将套管针与静脉切开术应用于休克患者的抢救中,并做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本科起病急骤、病情危重的休克患者106例。其中,创伤失血性休克65例,上消化道出血所致休克28例,异位妊娠破裂致失血性休克13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73岁,平均45.2岁。入院时平均收缩压73.5 mm Hg,舒张压48.5 mm Hg,平均脉率131/min。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套管针组和静脉切开组,每组各5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所患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操作方法
套管针组:笔者常规穿刺的部位是上肢的尺、桡静脉等粗、大、直的血管,这些血管易于固定并且无静脉瓣。具体操作是首先消毒皮肤直径8.0~10.0 cm,检查套管针是否完好,然后左手固定皮肤,使穿刺部位皮肤绷紧,右手拇指与食指夹持针翼,以15°~30°的角度针头斜面朝上穿刺血管,此时进针速度不要过快,用力不要太猛,见回血后右手持针翼压低5°~15°的角度,再缓慢进针1~2 mm,右手固定针柄,左手缓慢退出针芯2~3 mm,再根据静脉走向将软管全部送入血管,拔出全部针芯,确认穿刺成功后用透明的无菌贴膜固定[3-4]。此过程由同一位高年资护士操作。
静脉切开组:临床中静脉切开部位一般选择四肢的浅表静脉。笔者选择了右侧下肢内踝前大隐静脉,患者右下肢外旋,切开部位常规消毒铺巾,在内踝上方约3 cm处做一横形切口约2~2.5 cm,分离皮下组织,挑起大隐静脉,在其下穿过2根细丝线,一根结扎远侧端,另一根牵引静脉近心端并提起,在静脉壁上做一V型切口,夹起切口上唇将导管快速插入静脉腔约5cm,结扎丝线束牢导管,链接输液器,观察液体输入通畅及无外渗后缝合皮肤,固定皮肤外导管,以防滑脱,最后辅料包扎固定。所有病例由同一位高年资医生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显示,套管针组在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方面优于静脉切开组,且平均操作时间短,每输入1 000 mL液体所需时间较静脉切开组少;套管针组从抢救措施开始到平均血压脉搏改善的时间较静脉切开组短,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 讨论
对于休克的患者,最初的1 h是决定患者生死的关键时间。因此,被送到急诊科的患者应立即妥善安置在抢救室,接诊护士配合医生快速对患者的伤情作出判断与评估,快速补充足够量的液体以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和消除休克病因是治疗休克的两个最关键因素,而快速地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路又是抢救休克患者的首要措施和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这就要求医护人员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但由于休克患者周围循环衰竭,外周静脉血管塌陷,不易辨清,给静脉切开及普通静脉针穿刺带来诸多困难,延误抢救时机,影响急救效果和预后[5]。因此,探讨休克患者快速建立有效、简捷静脉通路的方法,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是急救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结果表明,套管针操作简便,迅速,为休克患者的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静脉切开过程复杂,建立有效通道所需时间长。静脉留置套管针的护理及注意要点:(1)穿刺前要认真检查套管针,看有无针芯和套管粘连,穿刺时动作要轻柔,减少套管针来回移动,避免血管内皮的机械性损伤,退针时不要过快用力不要过猛,要保证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2)注意观察穿刺点的局部反应,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护理,看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反应。(3)在患者的抢救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液体滴入是否通畅,检查套管有无扭曲、受压等情况。如发现问题及时排查处理,以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4)静脉留置针的最常见并发症为静脉炎,其发生与机械、理化、药物性刺激,插管时间,导管移位等因素有关[6]。彭翠香[7]发现静脉炎还与留置针型号有关,选用细、短留置针可减少对血管内壁的机械摩擦损伤,从而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静脉炎的发生。如发生静脉炎可局部理疗对症治疗。
笔者认为套管针作为一次性产品,不易引起交叉感染,穿刺成功后可直接采血,急诊化验各项生化指标,并且套管针对患者创伤小,不需特殊护理,大大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为急救休克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明显提高了急救效率及成功率[8-9]。
[参考文献]
[1] 鲍建丽. 静脉套管针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2):223.
[2] 李雪华,缪桂芳,梁曦,等. 虹吸法在抢救休克患者快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5):4-5.
[3] 徐德玲. 颈外静脉与大隐静脉留置套管针在抢救循环衰竭时的应用[J].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2):1537.
[4] 刘芳. 静脉留置套管针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1):169-170.
[5] 陈建辉,荣晓旭,张蕻,等. 休克输液辅助装置在急诊急救中应用效果评价[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7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