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40例临床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临床观察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本科收治确诊的40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并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治疗。 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愈显率为60.0%,对照组愈显率为45.0%,即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可有效改善患者尿失禁症状,安全、无副作用。
[关键词] 脑卒中;尿失禁;针灸;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94+.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1(c)-0108-02
脑卒中,中医称“中风”,是由向大脑输送血液的血管疾病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其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尿失禁为其常见的临床后遗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与生活治疗,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本院2010年以来采取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40例,疗效显著,且价格低廉,简单易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1月~2012年9月本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及尿失禁患者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42~78岁;脑梗死28例,脑出血12例;就诊时间:1周内10例,2周内22例,1个月内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对照组20例,其中,男14例,女6例。两组性别、年龄、卒中类型、就诊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关于脑卒中的诊断标准[1]及吴阶平《泌尿外科学》中有关尿失禁的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有尿失禁、泌尿系手术史;患有其他脑病如老年痴呆症者;意识不清、失语、对小便情况不能自行描述者。此外,治疗过程中自行退出或死亡者视为脱落;非病情变化或治疗原因未按要求完成治疗的病例予以剔除。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取常规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治疗。
治疗组采用针灸治疗。取穴中膂、次髎、肾俞、曲骨、中极、水道(双侧)。并口眼歪斜者配地仓、颊车、内庭、太冲;语言不利配哑门、廉泉、通里、关冲。手法以中度刺激为主,待有针感后留针15 min,隔日针1次,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周。
对照组采用常规中药治疗。以补气活血、通经活络为治疗原则,选《医林改错》补阳还五汤为主方加减,基本方:生黄芪60 g,当归尾9 g,赤芍6 g,川芎9 g,桃仁10 g,红花3 g,水煎服,2 d 1 剂,每日3次,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周。随证加减:若伴有言语不利者,加菖蒲、远志;口角、眼角歪斜者,加白附子、全蝎、僵蚕、葛根、白芷;肢体麻木者,加陈皮、半夏、茯苓;上肢偏废症状严重者加桂枝;下肢出现瘫软无力症状者,加桑寄生、牛膝;伴有便秘者,加火麻仁、郁李仁、肉苁蓉。
1.4 尿失禁程度评估方法
无尿失禁评估为Ⅰ度;用力、屏气时尿失禁评估为Ⅱ度;行走、活动时尿失禁评估为Ⅲ度;直立、翻身时尿失禁评估为Ⅳ度[3]。
1.5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小便完全能自行控制,患者排尿可随意控制,尿频、尿急等症状基本消失。显效:小便基本能自行控制,患者排尿可随意控制,尿频、尿急等症状明显改善。有效:患者尿频、尿急等症状有所改善,同时日排尿频率测定提高1度。无效:患者尿频、尿急等症状并未改善,同时日排尿频率测定无提高。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Ridit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尿失禁严重程度比较
治疗前,治疗组尿失禁评估为Ⅲ度者8例,Ⅳ度者12例。对照组尿失禁评估为为Ⅲ度者11例,Ⅳ度者9例。治疗后,治疗组尿失禁评估为Ⅲ度者下降至4例,Ⅳ度者下降至3例,Ⅱ度者9例,Ⅰ度者4例。对照组尿失禁评估为Ⅲ度者下降至8例,Ⅳ度者下降至4例,Ⅱ度者7例,Ⅰ度者1例。经Ridit分析,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痊愈者4例,显效者8例,有效者5例,无效者3例,愈显率为60.0%;对照组治愈者2例,显效者7例,有效者9例,无效者2例,愈显率为45.0%。经Ridit分析,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脑卒中后尿失禁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不仅使护理难度增大,增加医疗费用,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身心健康,患者易产生悲观情绪,甚至会影响其肢体功能的康复进程[4]。近年来,脑卒中后尿失禁的发生率升高。因此,积极治疗尿失禁可增强患者自信心,改善患者排尿障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中医认为,脑卒中常发于中老年人,是由于脑窍受阻、经络不通、肝肾亏虚而导致膀胱失约,主要表现为小便不能自控,严重者甚至排尿完全无感觉的一种病症。针刺调节膀胱功能效应是由针刺穴位下的传入神经元与膀胱、尿道的传入神经元的重叠汇聚程度决定的,具有一定的节段特异性,中膂、次髎、肾俞、曲骨、中极、水道(双),与腹下神经、阴部神经、盆神经相毗邻,通过针刺这些穴位,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盆神经、腹下神经和阴部神经的传入支的兴奋性,产生的冲动可在脊神经节及脊髓进行调节整合,即针刺这些穴位不仅激活了下位骶髓低级排尿中枢,还可将冲动上传至上位高级排尿中枢,从而抑制膀胱、尿道的传入神经冲动及神经递质的释放,提高膀胱的顺应性及稳定性,使尿失禁等症状改善或消除。
近年来,有关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报道显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 疗效较好, 已经得到病人的认可与接受[5-8]。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可以改善相关症状,愈显率达60.0%,显著优于一般中药疗法(愈显率为45.0%),且安全,无副作用,同时配合一系列的护理和健康指导,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目前,关于针灸治疗尿失禁的文献大多是随机对照研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1)脑卒中后尿失禁病因较复杂,纳入基准线不一。(2)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及观察指标,疗效判定标准多样化。(3)治疗本病的方法较多,手法多样化且有太多个人经验痕迹,不利于临床推广。(4)针灸治疗本病的机制阐述目前尚欠缺。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各项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6,29(6):379.
[2] 吴阶平. 泌尿外科学[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249.
[3] 李晓宁,宋春华,孙平. 电针治疗卒中后无抑制性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观察[J]. 中医药信息,2004,21(3):49-5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0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