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3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367143
早产儿早期母乳和配方奶微量喂养的对比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25日 娄莹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母乳微量喂养和配方奶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胃肠功能、NEC的影响。 方法 将本科2011年6~12月收治的9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母乳微量喂养,对照组为配方奶微量喂养,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喂养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1周后的生长发育情况。 结果 治疗组在喂养不耐受及NEC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体重增长速度也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 < 0.05)。呕吐、腹胀等喂养不耐受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 < 0.05)。 结论 早期给予母乳微量喂养可减少喂养并发症的发生,并能促进患儿生长发育。

    [关键词] 早产儿;微量喂养;母乳和配方奶;胃肠功能;院内感染;NEC

    [中图分类号] R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2(c)-0043-02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出生1 500多万早产儿,占新生儿总数的11.1%。早产、窒息和感染性疾病始终是全球新生儿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每年有110万早产儿出生后不久夭折。有研究表明,消化系统功能成熟的早晚,是影响早产儿成活率的关键因素[1]。本科将2011年6~12月所收治的96例早产儿分为两组,母乳喂养组为治疗组和配方乳喂养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喂养方式对出现喂养不耐受,院内感染及NEC的发生率的差异,并探索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的最佳喂养方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科2011年6~12月期间收治96例早产儿,分为治疗组(母乳微量喂养组)47例(48.9%),其中,男婴28例,女婴19例;对照组(配方乳微量喂养组)49例(51.1%),其中,男婴27例,女婴22例;入组标准:(1)胎龄在30~34周之间;(2)出生体重在1 000~2 000 g;(3)临床上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4)无严重心、肺、脑等相关疾病及宫内感染史。并对两组早产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等基线资料进行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确保两组资料的同质性。

    1.2 方法

    治疗组与对照组均采用传统方法,出生后12 h内开始用5%葡萄糖1~2 mL 试喂,吸吮及吞咽能力弱的早产儿予胃管或滴管喂养,3 h/次,两组奶量均为0.5~1.0 mL/(kg·次),同时予部分静脉营养。3 d内缓慢加奶,小于5~10 mL/(kg·d),以后根据患儿耐受情况逐步加奶,至达全肠道喂养:150 mL/(kg·d)。治疗组患儿所用母乳为本院产科奶库或患儿母亲母乳,对于无呕吐并能自行吸吮奶头者直接奶头喂养,不能自行吸吮者留置胃管喂养,管饲喂养时首选间歇推注法,并尽早改为经口喂养;对照组则采用圣元早产儿配方乳,同样无呕吐且能吸吮奶嘴者采用奶瓶喂养,不能吸吮奶嘴者留置胃管,管饲喂养,喂养方式同治疗组。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并统计两组患儿出现肺炎、NEC、败血症等院内感染的例数以及喂养后出现呕吐、腹胀、胃肠道出血等喂养不耐受情况的发生例数。(2)记录喂养1周后两组患儿体重、头围,身长等生长指标的变化,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组计量资料行配对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χ2,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具体见表1~3。

    两组患儿入组时的一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体见表1。

    两组患儿相关并发症比较,对照组在出现呕吐、腹胀方面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胃出血及NEC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体见表2。

    两组喂养方式观察1周后生长发育指标的比较,体重方面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头围及身长方面治疗组也高于对照组,但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体见表3。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低-中等收入国家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指南中指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在婴儿和儿童期是生长迟缓、感染性疾病、发育落后和死亡的高风险人群。各国可以通过改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降低其死亡率,适宜的管理包括喂养、体温维持、脐带与皮肤卫生、早期发现和处理并发症等。尤其喂养的干预措施能改善其近远期预后,对于降低这一高危人群的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有重要影响。因为资料研究显示早产儿吸吮、吞咽反射弱,胃容量小,肠道血流减少致胃肠道功能不成熟,消化酶含量及活性低,胃泌素水平低导致胃动力功能差,以及正常肠道微生态环境未建立,不适宜的喂养方式极易导致早产儿胃肠功能障碍或NEC的发生[2]。因目前提倡早期用母乳或早产配方奶进行微量喂养,它能增加肠道组织细胞发育,提高胃肠道黏膜酶分泌及活性,促进胃肠道运动功能的成熟,并有助于促进肠蠕动和胆红素在粪便中的排泄,减少肠-肝循环[3],国内汪皓文等[4]所做的临床研究表明早期微量喂养能降低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发育成熟;陈观伟等[5]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所采用的早期微量喂养方法研究也证实了早期微量喂养在胎龄小,体重极低的早产儿能有效降低患儿的喂养不耐受。母乳中含有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因子-1及三叶草因子等营养性因子,可加快胃排空,减少胃潴留及腹胀,降低肠道通透性,减少NEC,故母乳是胃肠功能成熟的促进因子,还可为早产儿提供最理想的免疫防御和免疫调节,另外,母乳富含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促进早产儿中枢神经系统和视网膜的发育有积极意义。研究表明,早期母乳喂养对早产儿尤其重要,其营养价值和生物学功能更适合早产儿的需求,近期益处包括降低院内感染、NEC和ROP患病率;远期益处包括促进早产儿神经运动的发育和减少代谢综合征的发生[6]。本研究正是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观察两组分别给予母乳与早产儿配方乳微量喂养的早产儿喂养相关副反应及1周后生长发育情况,结果提示早期母乳微量喂养组呕吐、腹胀明显低于配方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周后母乳喂养组患儿体重增长速度也比配方乳组要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这与国内王丹华[6]教授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通过本试验研究表明,对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给予早期母乳微量喂养,较之配方乳微量喂养能有效降低腹胀,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更加有效的促进患儿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1] 董梅,王丹华,丁国芳,等. 极低体重儿胃肠喂养的临床观察[J].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2):87-90.

    [2] 张家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3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