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3年第6期
编号:12747252
从护理角度配合并提高检验质量控制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6期
     [摘要] 本文笔者通过分析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质量前控制的各个环节(医嘱的执行、患者准备、患者身份识别与标本识别、护理干预、采集标本、运送标本),从护理角度阐释了如何配合并最终达到提高检验质量控制的目的,以保证标本分析前的内涵,保障临床医疗质量。

    [关键词] 护理;配合;身份识别与标本识别;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2(c)-0182-02

    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检验成为临床中最重要的辅助检查之一。可靠、准确的实验室指标为诊断、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指导。在临床检验控制的三个环节中(即质量前控制、质量控制及质量后控制),质量前控制阶段是从临床医生开化验单开始,患者准备、检验要求、标本采集、送至检验室,检验室内传递、检验启动为止的这一过程。质量前控制涉及医生、护士、受检者本人、检验人员等诸多环节,发生在检验前过程中的差错可达70%[1]。因此标本应尽可能避开任意环节的干扰因素,避免因此而造成的质量误差。临床实验室的硬件条件固然重要,但一份合格的检验结果更需要医护人员的共同参与配合。用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标本进行检验,不如不进行这项检验。本文从护理角度阐述如何配合,提高检验前质量控制,现报道如下:

    1 标本采集前的准备工作

    (1)通过院内的HIS系统,医护人员根据医生电子医嘱打印出检验申请单,与打印出的检验条码核对无误后告知患者做好标本采集工作。(2)告知患者标本采集所需的准备工作。原则上需平静、休息、晨空腹状态下采集。根据采集项目有针对性地交代注意事项,避免因饮食、药物、运动、身心状态影响检验结果。①一般血液生化检验要求患者晚餐后禁食,次日清晨采血。染色体、唐氏筛查、甲状腺功能三项等项目检查则需要空腹。②药物:VC使血ALT、AST、GLU增高,LDH降低;大剂量青霉素使PT、APTT延长;红霉素可使胆红素降低,ALT、AST增高。③运动:使CK、LDH、ALT、AST一过性增高;劳累使WBC增高。④饮食:进食高蛋白食物使BUN及UA增高;高脂肪食物使TG增高;咖啡因使AST、ALT、TSH、GLU增高;饮酒使尿酸增高;连续饮酒使血脂增高。⑤一般项目的连续监测应在每天同一时间采集,便于结果对比。

    2 患者身份识别与标本识别

    患者身份及其标本的准确性是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1)通过检验申请单的信息:全名、年龄、门诊号、手册号、地址、检验项目等信息,以反问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核对(即让患者说出核对所需要的重要信息,以避免因护士主动询问姓名等相关信息导致患者紧张,或因人多噪杂等因素,以及因急于采血,在未听清楚的情况下便回答而出现差错),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身份识别的过程。(2)标本接收:通过条形码扫描确认,以确保医嘱、申请单、标本信息的一致。包括:姓名、年龄、采血日期、时间、打印条码日期及时间、门诊号等。

    3 确保标本采集的质量

    有文献报道:标本采集过程中,由于采集标本不规范(占6%~8%)、采集时间不对(占2.2%)、标本采集后未及时送检(占22.2%)或标本不合格(占2.3%)而影响标本采集质量,给检验结果带来很大影响[2]。因此,为确保标本采集的质量,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部位:一般无特殊要求的静脉采血在肘正中静脉采血。正在输液的患者不能在同侧肘正中静脉采血,更不能在输液管道直接采样,以免血液稀释、输液的离子成分影响检验结果。(2)体位:门诊患者采取坐姿。(3)止血带:止血带压迫过紧超过1 min,机体会启动凝血系统;超过3 min,胆红素、转氨酶升高5倍以上,血钾、胆红素、总胆固醇增高。扎止血带前禁止用力拍打、揉搓局部,以免血液标本被组织液稀释,血液成分、浓度发生改变;针头刺入静脉后,即可解开止血带。(4)采血量:采抗凝标本时要保证采血量以保障抗凝标本与抗凝剂的比例,确保抗凝效果。(5)溶血:溶血与凝血标本占总血液不合格的60.5%,是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3]。抽血动作避免过猛,采血不顺时要更换采血针,见回血后倾斜试管45°可减缓血液进入负压管的流速,以免血液撞击试管管壁造成红细胞破裂。含抗凝剂采血管采血后颠倒180°,5~8次混匀,避免凝血。(6)无菌操作:对于血培养采集尤为重要,可降低假阳性率。(7)采集多种项目血标本可按以下顺序:血培养—凝血常规—血细胞常规、血型检测—红细胞沉降率—无添加试剂管(干燥试管)—有添加试剂管(抗凝试管)[4]。

    4 采血护理干预

    研究表明,人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的情况下,可影响神经、内分泌功能,引起血细胞数量、质量和许多物质浓度的改变[5],如RBC和HB一过性增高。(1)采血前评估:一般健康状态、心理、合作程度、是否空腹、有无晕血晕针史、局部皮肤和血管情况、体位是否舒适等[6]。交代采血过程,儿童向家属说明配合要点,通过交流消除紧张情绪。(2)采血时做到轻稳快准,争取一针见血,观察患者的反应,通过交流沟通分散其注意力,减轻疼痛及不适感。(3)采血后穿刺部位上方1~2 cm纵向按压5~10 min,交代注意事项。

    5 采集后标本运送的质量保证

    标本保存时间的延长增加了污染的概率,同时因血细胞的代谢、化学反应、渗透、蒸发、光学反应、气体扩散、降解等可引起成分的变化,如由于糖酵解的作用,每小时血糖可下降6%~11%。标本采集后,管口向上,垂直放置,管口加塞,避免用力震荡,立即送检,以防标本蒸发、溶血、污染、外溅。不能立即送检的标本,可依据项目暂存,如叶酸、维生素B12的保存在低温条件下完成。

    6 讨论

    严格的查对制度,合理、规范、统一的工作流程,护理人员与其他各部门工作人员在每个环节的紧密连接、密切配合,从护理角度提高了血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有力地保证了标本检验的准确性,保障了检验前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 Carraro P. Plebani M. Errors in a stat laboratory:types and frequencies 10 years later[J]. Clin Chem,2007,53:1338-1342.

    [2] 徐华. 检验科应加强与护理工作的联系[J]. 医学信息,2011,3(24):1413.

    [3] 张继华,马忠慧,沈广虎. 检验科标本不合格的特点分析及对策[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6):612-613.

    [4] 徐国莉,楼蓉蓉,周英,等. 护理工作中检验标本的不规范采集及对策[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1):39-41.

    [5] 熊立凡. 临床检验基础[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7,82-101.

    [6] 周建容,曾静,黎倩. 2种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血液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25(8):47.

    (收稿日期:2012-12-25 本文编辑:袁 成), 百拇医药
------
    吴娜 辽宁省丹东市妇女儿童医院门急诊;

    【摘要】本文笔者通过分析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质量前控制的各个环节(医嘱的执行、患者准备、患者身份识别与标本识别、护理干预、采集标本、运送标本),从护理角度阐释了如何配合并最终达到提高检验质量控制的目的,以保证标本分析前的内涵,保障临床医疗质量。

    【关键词】 护理 配合 身份识别与标本识别 质量控制

    【分类号】R197.323

    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检验成为临床中最重要的辅助检查之一。可靠、准确的实验室指标为诊断、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指导。在临床检验控制的三个环节中(即质量前控制、质量控制及质量后控制),质量前控制阶段是从临床医生开化验单开始,患者准备、检验要求、标本采集、送至检验(吴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