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3249KB,3页)。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诊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37例,根据脑血管斑块支数分组:无斑块患者43例为A组,1~2支存在斑块的患者52例为B组,3支及以上存在斑块的患者42例为C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再根据脑血管病症分组:一过性脑缺血患者41例为D组,单发性脑梗死患者47例为E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49例为F组,分析各组患者不同部位的斑块面积。 结果 B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纤维蛋白原(FIB)均明显高于A组,B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A组。C组TC、TG、LDL-C、UA、FIB均明显高于A、B组,C组HDL-C明显低于A、B组。E组颈总动脉主干部、颈总动脉膨大部、颈内动脉起始部的斑块面积均明显大于D组,F组颈总动脉主干部、颈总动脉膨大部、颈内动脉起始部的斑块面积均明显大于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越多,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越高,两者具有正相关性。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b)-0011-03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从年龄和饮食习惯来说,该病多与高血脂和高黏血症等有关,且存在密切联系,随着病症的发展,还可诱发血压和血糖升高等病症,严重时会诱发头昏等,也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改变,主要与饮食习惯的改变有关。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和身体功能的逐渐减弱,老年人成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其发病率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公众的健康,影响患者的预后[1-3]。为了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本院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诊治的137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根据脑血管斑块支数和脑血管病症分组,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诊治的137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54~73岁 ......
------
徐彦华 孙雪莲 汪丽静 赵溶冰 谷艳 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脑血管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诊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37例,根据脑血管斑块支数分组:无斑块患者43例为A组,1~2支存在斑块的患者52例为B组,3支及以上存在斑块的患者42例为C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再根据脑血管病症分组:一过性脑缺血患者41例为D组,单发性脑梗死患者47例为E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49例为F组,分析各组患者不同部位的斑块面积。结果 B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纤维蛋白原(FIB)均明显高于A组,B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A组。C组TC、TG、LDL-C、UA、FIB均明显高于A、B组,C组HDL-C明显低于A、B组。E组颈总动脉主干部、颈总动脉膨大部、颈内动脉起始部的斑块面积均明显大于D组,F组颈总动脉主干部、颈总动脉膨大部、颈内动脉起始部的斑块面积均明显大于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越多,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越高,两者具有正相关性。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相关性
【分类号】R445.1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从年龄和饮食习惯来说,该病多与高血脂和高黏血症等有关,且存在密切联系,随着病症的发展,还可诱发血压和血糖升高等病症,严重时会诱发头昏等,也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改变,主要与饮食习惯的改变有关。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不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249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