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4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465551
置管侧肢体活动对PICC尖端位置影响的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25日 刘兆艳 陈超
第1页

    参见附件(3144KB,3页)。

     [摘要] 目的 探讨肢体活动对新生儿PICC 导管尖端位置的影响。 方法 选择本院2011年5月~2013年3月收治的实施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新生儿35例,通过对患儿上肢不同体位的摆放,观察导管尖端位置的变化及可能造成的影响。 结果 上肢外展90°、上举180°、内收90°时与上肢自然下垂相比较,导管尖端上下移动范围为0~0.3 cm,均未出现导管异位。 结论PICC导管尖端会随着肢体活动的变化而有所活动,只要按规范要求放置PICC,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1/3交界处,肢体活动不会引起导管的异位。

    [关键词] 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异位;肢体活动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c)-0149-03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在新生儿科也得到广泛应用,本院于2010年起,在新生儿尤其早产儿中开始应用。PICC优点是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可减轻患儿的痛苦,使患儿外周静脉得到保护,目前已成为危重症新生儿、早产儿输液的主要静脉通路之一[1]。临床护理中发现导管异位是PICC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6%~10%[2]。PICC置管尖端定位后,新生儿上腔静脉短,上肢活动频繁,肢体的活动是否会引起导管尖端异位并导致相应并发症,目前国内研究较少。本院多科协作于2011 年5 月~2013 年3 月对35 例新生儿实施PICC,对置管侧不同肢体活动摆放位置与导管尖端位置的关系进行了前瞻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35 例PICC 置管患儿 ......
------
    刘兆艳 陈超 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肢体活动对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位置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5月~2013年3月收治的实施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新生儿35例,通过对患儿上肢不同体位的摆放,观察导管尖端位置的变化及可能造成的影响。结果上肢外展90°、上举180°、内收90°时与上肢自然下垂相比较,导管尖端上下移动范围为0~0.3 cm,均未出现导管异位。结论 PICC导管尖端会随着肢体活动的变化而有所活动,只要按规范要求放置PICC,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1/3交界处,肢体活动不会引起导管的异位。

    【关键词】 新生儿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尖端 异位 肢体活动

    【分类号】R722.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在新生儿科也得到广泛应用,本院于2010年起,在新生儿尤其早产儿中开始应用。PICC优点是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可减轻患儿的痛苦,使患儿外周静脉得到保护,目前已成为危重症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144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