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探索,铸成“孙氏手术”(1)
在采访孙立忠教授之前,记者即已了解到,“主动脉弓替换+支架象鼻手术”被学界冠名为“孙氏手术”,而此术式的发明者,就是现任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中心主任的孙立忠教授。记者最早开始关注孙立忠教授,还是在两年多前的一次心血管学术会议上。在那次学术会议上,记者记住了他在报告中提供的一组数据:“孙氏手术”这一术式不但使A型夹层术后假腔闭合率由30%至40%提高到了95%以上,再手术率由30%下降到10%以下,使病变主动脉切除更彻底,还将适应证扩大到所有类型的主动脉夹层,得到了国际同道的认可……
2014年的盛夏季节,记者抱着更进一步了解“孙氏手术”缘何能够取得如此显著的临床疗效的愿望,对孙立忠教授做了深入采访……
主动脉疾病发病率快速增长
据记者了解,“孙氏手术(Sun Procedure)”目前被公认为是治疗复杂型主动脉夹层以及累及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标准术式。因此,采访一开始,孙立忠教授即向记者简要介绍了我国主动脉疾病领域的发病情况及医学学科发展现状。
孙立忠教授介绍说,目前的总体情况是,国内外主动脉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增高,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手术和介入治疗的数量也快速增长,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基本摆脱了“医生披星戴月,患者血流成河,家属人财两空”的痛苦局面。但是,我国主动脉外科仍然处在诊治不规范,发展不平衡,技术不成熟的阶段,还需要广大医务工作者进行长期艰苦的努力,突破制约主动脉外科发展的关键技术,打造专业化主动脉外科的人才队伍,促进本学科的良性发展。
孙立忠教授进一步介绍说,我国主动脉外科是近20年来有了长足进步的学科,临床上形成了以外科手术与介入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但我国主动脉外科技术队伍仍远远不能满足国内治疗需求,总体上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目前困扰学界的几个主要问题有——
一是主动脉疾病往往被误认为是罕见病。这与以往各地区的大型影像学诊断设备缺乏、诊断水平不足和较高的漏诊和误诊率有关。近一二十年来,各地医疗单位大血管疾病的检出率明显增加,各医疗单位收治的大血管疾病患者迅速增多。从我国发病人数和多年累积下来的庞大病例数量来看,主动脉疾病已经不是少见病,而应该是常见病。
二是主动脉疾病诊治领域尚存在庞大的患者群与我国诊治水平不足这一主要矛盾。由于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差,迄今为止主动脉瘤/夹层的有效治疗形成了以主动脉替换手术和血管腔内修复为主的治疗模式。但是依旧较高的死亡率,不仅使病人恐惧,连医生也感到巨大压力,大血管外科因此成为各医院最薄弱的项目。此外,由于我国高血压人群庞大和马凡综合征患者群体知识普及不足,主动脉疾病发病率仍然有继续上升趋势;而治疗费用高昂也是限制患者得到有效治疗的一个重要因素。积累的院外患者人群基数越来越大,病情也越来越重,治疗效果随着病程延长明显下降。与此相对的情况是,国内主动脉疾病诊治水平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整体落后,而且各地区、各医疗单位的水平参差不齐,国内大部分基层医疗单位对主动脉疾病的认识不足,很多初次就诊医院满足于定性诊断,造成在患者转诊后,由于对病变累及范围和程度无法作出定量性的判断,不能准确指导治疗和反映预后,常常需要再次复查,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从整体治疗水平上看,目前我们在国际上处于落后地位,在亚洲处于中等水平,学科仍然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
三是专业技术队伍的培养已经成为最迫切的问题。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现代主动脉外科已经基本形成,并在2010年前后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主动脉疾病方面的学术氛围也越来越浓厚,每年的全国性心血管或者周围血管大型学术会议,均将主动脉疾病的治疗作为重点和热点内容进行大范围的讨论。专业主动脉会议也已经出现,如“盘古大血管疾病论坛”。各地专业技术队伍逐渐建立,手术数量逐年增多,疗效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我国在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主动脉外科方面的论文10余篇,提高了知名度,有了一定的学术地位。全国目前能开展主动脉手术和介入治疗的单位比五年前增加了一倍。但尽管如此,在主动脉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我国主动脉外科的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仍是一个亟需进一步加强并全力推动的迫切问题。
详解“孙氏手术”
2014年4月11日至13日,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北京吴英恺医学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八届北京五洲国际心血管病会议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成立30周年-第四届盘古大血管疾病论坛”在北京召开,孙立忠教授出任大会主席。
据记者了解,这次大会以“共聚、共融、共赢”为主题,设立了42个心血管疾病及相关的学科论坛。为期3天的会议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9500余人次参与。400余位国内外专家与全国的同道深入交流了心血管及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创新理念与前沿技术。会议内容不仅覆盖了心血管疾病的内外科最新进展,包括大血管疾病、心律失常、心源性脑卒中、小儿心脏病、瓣膜病合并房颤、心脏危重症治疗等;而且在心血管疾病与肾脏疾病、糖尿病、炎症性疾病、口腔疾病、妇产科疾病、肾上腺疾病、血液病、脑卒中等相关交叉学科设立专题论坛;针对护理、心血管临床药学、体外循环、重症医学、麻醉、影像诊断等最新进展设立相关论坛。
在4月11日下午的主题报告会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运教授、美国呼吸内科医师学会全球教育与战略执行主席Mark J. Rosen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会长孙立忠教授等分别就不同的主题进行了引领性报告,奠定了此次大会的学术高度。
在这次会议上,孙立忠教授再次系统阐述了“孙氏手术”的适应证、手术过程、疗效等与会者迫切需要了解的话题。
孙立忠教授介绍说,复杂型主动脉夹层“孙氏分型”主要包括A、B两大类。
A型复杂型主动脉夹层为符合下列任意一项者:一、原发内膜破口在主动脉弓部或其远端,夹层逆行剥离至升主动脉或近端主动脉弓部;二、弓部或其远端有动脉瘤形成(直径> 5.0 cm);三、头臂动脉夹层累及、形成动脉瘤、狭窄、闭塞头臂动脉有夹层剥离;四、TEVAR术后逆行剥离;五、主动脉根部、升部术后,弓部或远端残余夹层扩张;六、广泛袖套样内膜剥脱;七、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 (凌寒)
2014年的盛夏季节,记者抱着更进一步了解“孙氏手术”缘何能够取得如此显著的临床疗效的愿望,对孙立忠教授做了深入采访……
主动脉疾病发病率快速增长
据记者了解,“孙氏手术(Sun Procedure)”目前被公认为是治疗复杂型主动脉夹层以及累及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标准术式。因此,采访一开始,孙立忠教授即向记者简要介绍了我国主动脉疾病领域的发病情况及医学学科发展现状。
孙立忠教授介绍说,目前的总体情况是,国内外主动脉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增高,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手术和介入治疗的数量也快速增长,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基本摆脱了“医生披星戴月,患者血流成河,家属人财两空”的痛苦局面。但是,我国主动脉外科仍然处在诊治不规范,发展不平衡,技术不成熟的阶段,还需要广大医务工作者进行长期艰苦的努力,突破制约主动脉外科发展的关键技术,打造专业化主动脉外科的人才队伍,促进本学科的良性发展。
孙立忠教授进一步介绍说,我国主动脉外科是近20年来有了长足进步的学科,临床上形成了以外科手术与介入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但我国主动脉外科技术队伍仍远远不能满足国内治疗需求,总体上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目前困扰学界的几个主要问题有——
一是主动脉疾病往往被误认为是罕见病。这与以往各地区的大型影像学诊断设备缺乏、诊断水平不足和较高的漏诊和误诊率有关。近一二十年来,各地医疗单位大血管疾病的检出率明显增加,各医疗单位收治的大血管疾病患者迅速增多。从我国发病人数和多年累积下来的庞大病例数量来看,主动脉疾病已经不是少见病,而应该是常见病。
二是主动脉疾病诊治领域尚存在庞大的患者群与我国诊治水平不足这一主要矛盾。由于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差,迄今为止主动脉瘤/夹层的有效治疗形成了以主动脉替换手术和血管腔内修复为主的治疗模式。但是依旧较高的死亡率,不仅使病人恐惧,连医生也感到巨大压力,大血管外科因此成为各医院最薄弱的项目。此外,由于我国高血压人群庞大和马凡综合征患者群体知识普及不足,主动脉疾病发病率仍然有继续上升趋势;而治疗费用高昂也是限制患者得到有效治疗的一个重要因素。积累的院外患者人群基数越来越大,病情也越来越重,治疗效果随着病程延长明显下降。与此相对的情况是,国内主动脉疾病诊治水平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整体落后,而且各地区、各医疗单位的水平参差不齐,国内大部分基层医疗单位对主动脉疾病的认识不足,很多初次就诊医院满足于定性诊断,造成在患者转诊后,由于对病变累及范围和程度无法作出定量性的判断,不能准确指导治疗和反映预后,常常需要再次复查,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从整体治疗水平上看,目前我们在国际上处于落后地位,在亚洲处于中等水平,学科仍然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
三是专业技术队伍的培养已经成为最迫切的问题。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现代主动脉外科已经基本形成,并在2010年前后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主动脉疾病方面的学术氛围也越来越浓厚,每年的全国性心血管或者周围血管大型学术会议,均将主动脉疾病的治疗作为重点和热点内容进行大范围的讨论。专业主动脉会议也已经出现,如“盘古大血管疾病论坛”。各地专业技术队伍逐渐建立,手术数量逐年增多,疗效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我国在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主动脉外科方面的论文10余篇,提高了知名度,有了一定的学术地位。全国目前能开展主动脉手术和介入治疗的单位比五年前增加了一倍。但尽管如此,在主动脉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我国主动脉外科的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仍是一个亟需进一步加强并全力推动的迫切问题。
详解“孙氏手术”
2014年4月11日至13日,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北京吴英恺医学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八届北京五洲国际心血管病会议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成立30周年-第四届盘古大血管疾病论坛”在北京召开,孙立忠教授出任大会主席。
据记者了解,这次大会以“共聚、共融、共赢”为主题,设立了42个心血管疾病及相关的学科论坛。为期3天的会议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9500余人次参与。400余位国内外专家与全国的同道深入交流了心血管及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创新理念与前沿技术。会议内容不仅覆盖了心血管疾病的内外科最新进展,包括大血管疾病、心律失常、心源性脑卒中、小儿心脏病、瓣膜病合并房颤、心脏危重症治疗等;而且在心血管疾病与肾脏疾病、糖尿病、炎症性疾病、口腔疾病、妇产科疾病、肾上腺疾病、血液病、脑卒中等相关交叉学科设立专题论坛;针对护理、心血管临床药学、体外循环、重症医学、麻醉、影像诊断等最新进展设立相关论坛。
在4月11日下午的主题报告会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运教授、美国呼吸内科医师学会全球教育与战略执行主席Mark J. Rosen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会长孙立忠教授等分别就不同的主题进行了引领性报告,奠定了此次大会的学术高度。
在这次会议上,孙立忠教授再次系统阐述了“孙氏手术”的适应证、手术过程、疗效等与会者迫切需要了解的话题。
孙立忠教授介绍说,复杂型主动脉夹层“孙氏分型”主要包括A、B两大类。
A型复杂型主动脉夹层为符合下列任意一项者:一、原发内膜破口在主动脉弓部或其远端,夹层逆行剥离至升主动脉或近端主动脉弓部;二、弓部或其远端有动脉瘤形成(直径> 5.0 cm);三、头臂动脉夹层累及、形成动脉瘤、狭窄、闭塞头臂动脉有夹层剥离;四、TEVAR术后逆行剥离;五、主动脉根部、升部术后,弓部或远端残余夹层扩张;六、广泛袖套样内膜剥脱;七、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 (凌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