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4年第27期 > 正文
编号:12642387
危急值报告环节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9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4年第27期
     1.6 仪器设备方面的问题可能导致假性危急值

    仪器故障、试剂质量不合格均可导致假性危急值的出现。

    临床危急值报告环节质量问题的存在,主要是因为医院教育培训不到位,全员对危急值的认知不足,制度不健全,考核不力,管理松懈等。为了更好地执行危急值报告报告制度,保证患者安全,须制订危急值报告环节质量控制对策。

    2 危急值报告环节质量控制对策

    2.1 对危急值报告项目、范围进行界定

    组织召开由临床科主任、检验(微生物)、影像、超声诊断、电生理、病理、输血科等科室负责人会议,分析危急值报告环节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对本院的危急值报告项目、范围进行界定,达成一致共识。同时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的要求,定期(每年至少1次)对危急值报告制度进行有效评估。

    2.2 多途径报告、完善报告流程

    可通过电话、短信、HIS/LIS等多途径报告。完善信息系统,应用LIS智能报告系统对危急值进行判断审核,并提醒通知临床医生[9]。流程:检验、检查科室发现危急值→自己或他人立即复核,检查仪器、设备的完好性,标本的正确性→确认无误后,立即多途径报告→将相关信息逐项登记到“危急值报告登记本”→病区护士接到电话,第一时间报告医生并逐项登记到“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医生获知信息后进行签字确认→对病情进行评估→及时处理→病情复杂的汇报上级医生或科主任进一步处理,与家属告知→继续观察病情,复查危急值,病程记录。多途径报告包括:①电话通知送检科室;②通过院内信息系统发送到送检科室;③短信发送到当班医生;④纸质报告上特别注明“已复核”并签名。通过报告的多途径和报告流程的完善,使危急值的管理做到“无缝隙”[10]。

    2.3 学习培训

    组织全院医、技、护等学习患者安全目标、危急值的定义、报告的意义、报告的项目和范围、管理制度、报告流程。对护理人员、检验人员进行“影响检验危急值报告因素”的培训,做好检验前的质量分析[8]。要求检查科室不拘泥于所列的报告范围,当有关数据接近危急值时也应提前通知临床医生。临床医生在书写检查申请单时,详细书写病史,重点突出,以便影像、超声、电生理等科室的医师判断结果与临床的相关性。

    2.4 检查考核

    医务科、护理部对危急值报告的执行情况定期、不定期组织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对执行不到位的科室或个人与绩效考核挂钩。

    3 小结

    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是保证患者安全目标措施之一,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是为了更好地保证患者安全。医务人员应高度重视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医院职能部门应加强医、技、护人员的教育培训,使之熟知危急值项目、范围、临床意义,明确该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责任心,提高对危急值报告的认知。加强检查考核,严格控制可能发生危急值报告缺陷的环节。根据医院的情况,对危急值报告的项目范围及时修正,做到质量持续改进,在系统层面上,可采纳王培昌[11]的建议。鉴于临床危急值报告体系重要性及标准化的缺失,期待危急值报告标准化文件早日出台。

    [参考文献]

    [1] 周英.危急值报告制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与体会[J].当代护士,2012,(11):180-182.

    [2] 中国医院协会.实施患者安全目标指南·2009~2010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5-7.

    [3] 熊锋莉,黄晓光.县级医院检验科对危急值报告的认知与实践[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0):2665-2666.

    [4] 王海剑.生命危急值报告制度在医疗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8,15(6):25-26.

    [5] 祁新蕾.临床危急值报告的流程管理探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6):584-586.

    [6] 张娟,胡俊灵,龚云,等.在护理安全管理中推行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护理研究,2012,24 (10):2612-2613.

    [7] 游斌权,钟初雷,阎晓琴.3种危急值管理方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8):32-33.

    [8] 胡志学,马永国.检验危急值的护理管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7):139-140.

    [9] 陈平,陈益民.危急值多途径报告系统的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2012,30(11):929-930.

    [10] 蔡仁美,朱胜春.综合性医院“危急值”无缝隙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院,2011,15(10):44-46.

    [11] 王培昌.危急值报告若干问题的商榷[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2):117-112.

    (收稿日期:2014-06-30 本文编辑:祁海文) (臧宝华)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