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观察(1)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32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6 例。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0.5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同时给予维生素B12 1.5 mg,肌内注射,1次/d,10 d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龙胆泻肝汤加味,一日一剂,水煎服,连服7~10剂。 结果 治疗组治愈 12例,好转 3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治愈5例,好转7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中西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带状疱疹;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5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2(c)-0118-03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炎症性、神经性皮肤病,以簇集性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伴神经痛为特征[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老年人为多见,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多数患者愈合后很少复发,属中医“蛇串疮”“缠腰火丹”“蛇丹”范畴。本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16例,取得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本院门诊或住院患者,共32例,病程3 d~8周。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21~79岁,平均56岁;对照组16例,男6例,女10例,年龄20~76岁,平均54岁。两组病发于春季19例、秋季13例;病发于头面者2例、发于颈部4例、发于胸部6例、腰腹部2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发病季节、发病部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0.5 g(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8119,药品规格:10 ml∶0.25 g,产品批号:1404113)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维生素B12(河南润弘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0313,药品规格:1 ml∶0.5 mg,产品批号:1405102)1.5 mg肌内注射,外用0.5%碘伏消毒患处,1次/d;10 d为1个疗程。疼痛剧者给予止痛药镇痛。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按中医理论结合临床辨证论治加服龙胆泻肝汤加味:龙胆草10 g、栀子10 g、黄芩10 g、白术10 g、黄柏10 g、木通5 g、柴胡10 g、生地10 g、车前子15 g、泽泻10 g、当归10 g、甘草5 g、白花蛇舌草10 g、土茯苓10 g、虎杖10 g、蒲公英10 g、丹参10 g、制乳香5 g、制没药5 g,一日一剂,水煎取汁200 ml,分早晚两次温服。两组治疗期间均禁烟酒、忌辛辣厚味饮食,休息、保持局部干燥清洁。
1.3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制订标准。治愈:1~2周,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随诊半年未复发;好转:1~2周,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无效:1~2周,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
2 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 讨论
带状疱疹发病前患部皮肤常有感觉过敏,皮肤灼热刺痛,伴全身不适,精神差,无力,纳少,有时轻微发热等,1 d后局部出现皮损或发皮疹。皮损先出现不规则红斑,继而出现簇集性皮疹如米粒至绿豆大小,不久即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光亮,水疱内容物或透明或呈黄色或浅黄色半透明,几天后疱液变混或呈出血性;疱壁一般较厚不易破溃,大多6~10 d疱疹结痂而愈合。
本病皮疹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好发于身体一侧,好发部位为肋间神经、颈部神经、三叉神经及腰骶部神经支配区;神经痛为该病特征之一,一般有神经痛的同时或稍后或3 d后出现皮损,神经痛程度不同,儿童患者一般没有疼痛或偶有轻微疼痛,年老体虚患者却疼痛较剧烈,约40%的老年患者在皮损消失后仍有神经痛,有时可能持续几个月或更长时间。带状疱疹发病率较高,免疫抑制及衰老引起的免疫功能降低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故老年人易患该病。据报道,60岁以上的老年人该病发病率为24.5%[3]。由于老年带状疱疹大多疼痛在先,出疹在后,早期常在其他科室初诊,易误诊为颈椎病、三叉神经痛、心绞痛等,从而导致误治。有报道本病早期误诊率达11.59%,其中68.75%的误诊患者先有神经痛后出皮疹。误诊原因:带状疱疹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可以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可能与其他疾病并存,与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有关,患病率和严重性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老年人患病率明显高于年轻人,症状典型的带状疱疹的诊断不难,但先有神经痛而后出现水疱的带状疱疹在未发疹期间容易出现误诊[4]。老年患者误诊原因分析如下:①疾病早期未出现皮疹水疱,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导致患者未能及时到皮肤科就诊,而选择临床其他科室诊治,被误诊为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相关疾病,这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5]。②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颈椎病、神经痛等多种疾病,带状疱疹早期出现疼痛,与原有疾病的部位相同,临床医生常误认为是原有疾病所致,如颈肩痛、左侧胸部疼痛误诊是冠心病,且患者年龄越大,基础疾病越多,发生疱疹时神经痛越明显,客观上越易误诊[6]。③老年人机体反应能力低下,急症发病过程往往不典型,定位体征不明确,加之老年疾病复杂,致临床医生难以作出正确的初步诊断。非皮肤专科医生对本病认识不全面,特别是对不典型带状疱疹缺乏足够认识,过分依赖于辅助检查,这也是造成误诊的一个重要方面。 (谢建明)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带状疱疹;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5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2(c)-0118-03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炎症性、神经性皮肤病,以簇集性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伴神经痛为特征[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老年人为多见,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多数患者愈合后很少复发,属中医“蛇串疮”“缠腰火丹”“蛇丹”范畴。本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16例,取得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本院门诊或住院患者,共32例,病程3 d~8周。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21~79岁,平均56岁;对照组16例,男6例,女10例,年龄20~76岁,平均54岁。两组病发于春季19例、秋季13例;病发于头面者2例、发于颈部4例、发于胸部6例、腰腹部2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发病季节、发病部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0.5 g(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8119,药品规格:10 ml∶0.25 g,产品批号:1404113)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维生素B12(河南润弘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0313,药品规格:1 ml∶0.5 mg,产品批号:1405102)1.5 mg肌内注射,外用0.5%碘伏消毒患处,1次/d;10 d为1个疗程。疼痛剧者给予止痛药镇痛。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按中医理论结合临床辨证论治加服龙胆泻肝汤加味:龙胆草10 g、栀子10 g、黄芩10 g、白术10 g、黄柏10 g、木通5 g、柴胡10 g、生地10 g、车前子15 g、泽泻10 g、当归10 g、甘草5 g、白花蛇舌草10 g、土茯苓10 g、虎杖10 g、蒲公英10 g、丹参10 g、制乳香5 g、制没药5 g,一日一剂,水煎取汁200 ml,分早晚两次温服。两组治疗期间均禁烟酒、忌辛辣厚味饮食,休息、保持局部干燥清洁。
1.3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制订标准。治愈:1~2周,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随诊半年未复发;好转:1~2周,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无效:1~2周,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
2 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 讨论
带状疱疹发病前患部皮肤常有感觉过敏,皮肤灼热刺痛,伴全身不适,精神差,无力,纳少,有时轻微发热等,1 d后局部出现皮损或发皮疹。皮损先出现不规则红斑,继而出现簇集性皮疹如米粒至绿豆大小,不久即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光亮,水疱内容物或透明或呈黄色或浅黄色半透明,几天后疱液变混或呈出血性;疱壁一般较厚不易破溃,大多6~10 d疱疹结痂而愈合。
本病皮疹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好发于身体一侧,好发部位为肋间神经、颈部神经、三叉神经及腰骶部神经支配区;神经痛为该病特征之一,一般有神经痛的同时或稍后或3 d后出现皮损,神经痛程度不同,儿童患者一般没有疼痛或偶有轻微疼痛,年老体虚患者却疼痛较剧烈,约40%的老年患者在皮损消失后仍有神经痛,有时可能持续几个月或更长时间。带状疱疹发病率较高,免疫抑制及衰老引起的免疫功能降低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故老年人易患该病。据报道,60岁以上的老年人该病发病率为24.5%[3]。由于老年带状疱疹大多疼痛在先,出疹在后,早期常在其他科室初诊,易误诊为颈椎病、三叉神经痛、心绞痛等,从而导致误治。有报道本病早期误诊率达11.59%,其中68.75%的误诊患者先有神经痛后出皮疹。误诊原因:带状疱疹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可以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可能与其他疾病并存,与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有关,患病率和严重性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老年人患病率明显高于年轻人,症状典型的带状疱疹的诊断不难,但先有神经痛而后出现水疱的带状疱疹在未发疹期间容易出现误诊[4]。老年患者误诊原因分析如下:①疾病早期未出现皮疹水疱,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导致患者未能及时到皮肤科就诊,而选择临床其他科室诊治,被误诊为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相关疾病,这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5]。②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颈椎病、神经痛等多种疾病,带状疱疹早期出现疼痛,与原有疾病的部位相同,临床医生常误认为是原有疾病所致,如颈肩痛、左侧胸部疼痛误诊是冠心病,且患者年龄越大,基础疾病越多,发生疱疹时神经痛越明显,客观上越易误诊[6]。③老年人机体反应能力低下,急症发病过程往往不典型,定位体征不明确,加之老年疾病复杂,致临床医生难以作出正确的初步诊断。非皮肤专科医生对本病认识不全面,特别是对不典型带状疱疹缺乏足够认识,过分依赖于辅助检查,这也是造成误诊的一个重要方面。 (谢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