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患儿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预防感染的护理(1)
[摘要] 目的 探讨白血病患儿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 方法 选择本院2008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42例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给予综合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出血防治、感染防治等,观察患儿骨髓抑制期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情况,并检测红细胞指数,观察抑制期后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情况。 结果 骨髓抑制期出现发热15例、鼻出血5例、牙龈出血3例、口腔溃疡2例,经过综合护理后均恢复正常。1例患儿发生脑出血后死亡,其余患儿均安全度过骨髓抑制期。恢复期的MCV、MCH、MCHC指数显著低于骨髓抑制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白血病患儿进行心理、口腔、皮肤、饮食等针对性护理,能有效预防感染,帮助患者平稳度过骨髓抑制期。
[关键词] 白血病;化疗;骨髓抑制期;感染;红细胞指数
[中图分类号] R725.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2(c)-0132-03
白血病亦称作血癌,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多见于青少年,尤其是儿童,预后较差。目前临床并无特效的根治方法,多采用大剂量联合化疗提高患者生存率,但是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患者容易出现感染,这成为影响化疗效果甚至威胁患者生命的关键因素[1-2]。 本研究选取本院的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给予针对性预防感染护理,旨在总结护理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8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42例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 病1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26例。患儿诊断均符合《白血病诊断及疗效标准》[3]。全部患儿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3~12岁,平均(6.8±1.5)岁。全部患儿均按照小儿急性白血病诊疗建议进行联合化疗,1周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其中白细胞最低<1.0×109/L,血小板最低<10×109/L。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白血病患儿身体虚弱,在骨髓抑制期间会出现头晕、心悸、纳差等症状,各种身体不适导致患儿出现烦躁、恐慌等情绪,因此住院期间要积极与患儿沟通,鼓励其与同病室其他患儿交流,并适当进行游戏或提供玩具,给患儿营造良好的康复氛围;同时要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鼓励家长积极配合护理,增强治疗信心,避免将不良情绪传染给患儿。
1.2.2 口腔护理 口腔黏膜受损是白血病患儿各类细菌入侵的渠道之一,因此患儿骨髓抑制期要密切观察口腔黏膜变化情况[4],指导患儿每天起、睡及三餐前后采用生理盐水与碳酸氢钠漱口液交替漱口,使用软毛刷刷牙,避免进食坚硬、带刺或过冷、过热的食物,以防治患儿发生口腔溃疡、牙龈炎等。
1.2.3 皮肤护理 白血病患儿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间容易发生皮肤感染[5],因此护理期间要指导家属给患儿穿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床单被褥保持干燥整洁;指导家属每天用温水为患儿擦洗身体,重点擦洗腋窝、腹股沟、手指间等细菌容易滋生部位;注意观察,避免患儿抓挠皮肤形成破溃,避免患儿抠鼻引起鼻出血等。
1.2.4 饮食指导 患儿化疗期间饮食应以营养支持为主,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松软食物,避免辛辣、刺激、硬性食物,进食以少食多餐为主,避免暴饮暴食;护理期间要嘱咐家属注意观察患儿的大便情况,当出现黑便或严重便秘情况时,应及时告知医师处理。
1.2.5 感染预防 当患儿骨髓抑制期白细胞水平较低时,要实行保护性隔离措施,入住无菌层流病房。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光线充足;患儿入住前温水洗浴,更换干净衣物;病房及房内用品每日用500 mg/L的“84”消毒液清洁,并用紫外线照射进行空气消毒;护理人员操作或亲属探视时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穿衣帽口罩、带手套等;尽量避免侵入性操作。患儿出现发热、咳嗽时,应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出现感染者应及时对症处理。
1.2.6 出血防治 出血是白血病患儿骨髓抑制期的严重并发症,容易导致患儿死亡,因此在骨髓抑制期护理时,要密切注意患儿的皮肤、黏膜、大小便、神志情况,观察有无皮肤黏膜出血点、鼻出血、血尿、黑便、意识模糊等症状[6],当出现上述情况时,要及时告知医师,并配合进行压迫止血、药物止血、输注血小板等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骨髓抑制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患儿生存情况,并于骨髓抑制期、恢复期采用美国Cell DYN1600血细胞计数仪检测红细胞指数,主要包括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评价骨髓造血功能恢复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情况
本组42例患儿,骨髓抑制期间出现发热15例、鼻出血5例、牙龈出血3例、口腔溃疡2例,经过临床护理后均恢复正常;1例患儿发生颅内出血,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儿均安全度过骨髓抑制期(表1)。
2.2 骨髓抑制期及恢复期MCV、MCH、MCHC指数的比较
剔除1例死亡患儿,其余患儿恢复期的MCV、MCH、MCHC指数显著低于骨髓抑制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 讨论
白血病目前临床并无根治方法,大剂量联合化疗是临床延缓病情、延长患者生存期的主要方法,而骨髓抑制期是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必须经历的过程,在此期间,患儿骨髓造血功能降低,且需要2~3周的时间进行骨髓造血功能重建[7]。骨髓抑制期患儿由于白细胞减少,尤其是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容易发生感染、出血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患儿出现感染性休克或严重出血,这是导致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8-9]。针对抑制期患儿容易出现感染或出血等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及预防对保证患儿安全度过抑制期有重要意义。 (郭红英 康晓冬)
[关键词] 白血病;化疗;骨髓抑制期;感染;红细胞指数
[中图分类号] R725.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2(c)-0132-03
白血病亦称作血癌,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多见于青少年,尤其是儿童,预后较差。目前临床并无特效的根治方法,多采用大剂量联合化疗提高患者生存率,但是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患者容易出现感染,这成为影响化疗效果甚至威胁患者生命的关键因素[1-2]。 本研究选取本院的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给予针对性预防感染护理,旨在总结护理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8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42例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 病1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26例。患儿诊断均符合《白血病诊断及疗效标准》[3]。全部患儿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3~12岁,平均(6.8±1.5)岁。全部患儿均按照小儿急性白血病诊疗建议进行联合化疗,1周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其中白细胞最低<1.0×109/L,血小板最低<10×109/L。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白血病患儿身体虚弱,在骨髓抑制期间会出现头晕、心悸、纳差等症状,各种身体不适导致患儿出现烦躁、恐慌等情绪,因此住院期间要积极与患儿沟通,鼓励其与同病室其他患儿交流,并适当进行游戏或提供玩具,给患儿营造良好的康复氛围;同时要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鼓励家长积极配合护理,增强治疗信心,避免将不良情绪传染给患儿。
1.2.2 口腔护理 口腔黏膜受损是白血病患儿各类细菌入侵的渠道之一,因此患儿骨髓抑制期要密切观察口腔黏膜变化情况[4],指导患儿每天起、睡及三餐前后采用生理盐水与碳酸氢钠漱口液交替漱口,使用软毛刷刷牙,避免进食坚硬、带刺或过冷、过热的食物,以防治患儿发生口腔溃疡、牙龈炎等。
1.2.3 皮肤护理 白血病患儿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间容易发生皮肤感染[5],因此护理期间要指导家属给患儿穿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床单被褥保持干燥整洁;指导家属每天用温水为患儿擦洗身体,重点擦洗腋窝、腹股沟、手指间等细菌容易滋生部位;注意观察,避免患儿抓挠皮肤形成破溃,避免患儿抠鼻引起鼻出血等。
1.2.4 饮食指导 患儿化疗期间饮食应以营养支持为主,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松软食物,避免辛辣、刺激、硬性食物,进食以少食多餐为主,避免暴饮暴食;护理期间要嘱咐家属注意观察患儿的大便情况,当出现黑便或严重便秘情况时,应及时告知医师处理。
1.2.5 感染预防 当患儿骨髓抑制期白细胞水平较低时,要实行保护性隔离措施,入住无菌层流病房。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光线充足;患儿入住前温水洗浴,更换干净衣物;病房及房内用品每日用500 mg/L的“84”消毒液清洁,并用紫外线照射进行空气消毒;护理人员操作或亲属探视时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穿衣帽口罩、带手套等;尽量避免侵入性操作。患儿出现发热、咳嗽时,应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出现感染者应及时对症处理。
1.2.6 出血防治 出血是白血病患儿骨髓抑制期的严重并发症,容易导致患儿死亡,因此在骨髓抑制期护理时,要密切注意患儿的皮肤、黏膜、大小便、神志情况,观察有无皮肤黏膜出血点、鼻出血、血尿、黑便、意识模糊等症状[6],当出现上述情况时,要及时告知医师,并配合进行压迫止血、药物止血、输注血小板等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骨髓抑制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患儿生存情况,并于骨髓抑制期、恢复期采用美国Cell DYN1600血细胞计数仪检测红细胞指数,主要包括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评价骨髓造血功能恢复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情况
本组42例患儿,骨髓抑制期间出现发热15例、鼻出血5例、牙龈出血3例、口腔溃疡2例,经过临床护理后均恢复正常;1例患儿发生颅内出血,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儿均安全度过骨髓抑制期(表1)。
2.2 骨髓抑制期及恢复期MCV、MCH、MCHC指数的比较
剔除1例死亡患儿,其余患儿恢复期的MCV、MCH、MCHC指数显著低于骨髓抑制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 讨论
白血病目前临床并无根治方法,大剂量联合化疗是临床延缓病情、延长患者生存期的主要方法,而骨髓抑制期是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必须经历的过程,在此期间,患儿骨髓造血功能降低,且需要2~3周的时间进行骨髓造血功能重建[7]。骨髓抑制期患儿由于白细胞减少,尤其是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容易发生感染、出血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患儿出现感染性休克或严重出血,这是导致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8-9]。针对抑制期患儿容易出现感染或出血等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及预防对保证患儿安全度过抑制期有重要意义。 (郭红英 康晓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