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血通加依达拉奉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运动功能的影响
[摘要] 目的 疏血通、依达拉奉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神经、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2011年1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研究组给予“疏血通+依达拉奉+早期康复训练”的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及神经、运动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研究组的NIHSS、FMA评分较对照组改善幅度更为显著(P<0.05)。 结论 疏血通、依达拉奉联合早期康复训练能够进一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运动功能。
[关键词] 疏血通;依达拉奉;早期康复训练;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 R74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1(a)-0084-03
急性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群常见危急重症之一,若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治措施,则患者神经、运动功能极可能遭受不可逆的破坏,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造成严重影响[1]。近十几年来,急性脑梗死研究方面最值得关注的领域就是对大脑可塑性的深入了解和康复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的重要作用,同时国内外相关研究证实,对脑梗死患者开展早期康复训练可显著促进脑血管病患者功能恢复,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采用“疏血通+依达拉奉+康复训练”的联合方案对24例急性脑梗死进行药物、运动干预,观察患者的神经、运动功能改善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3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诊断参照李大年[2]主编的《现代神经内科学》中有关脑梗死的诊断标准。选取标准:①取得患者本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年龄>18周岁,能够正常配合本研究并完成相关量表填写;③发病至送入医院时间<90 min。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研究组24例:男性15例,女性9例,年龄39~71岁,平均(48.0±8.0)岁。对照组24例: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40~69岁,平均(49.5±6.0)岁。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本科急性脑梗死患者常规治疗措施,如降颅内压,阿司匹林、胞二磷胆碱等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他汀类药物调节血脂、预防脑水肿及并发症等。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四川三精升和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1021303),20 ml溶于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研究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牡丹江友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10100)6 mg溶于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依达拉奉注射液(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 280),30 mg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次/d;同时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均于术后48 h内开始进行训练,急性期主要进行保持卧床姿势的体位及关节活动,如翻身、左右侧卧等体位变换及肢体关节伸、屈及内外旋被动活动,每天训练5~10次,15 min/次;恢复期可进行仰卧-坐起、床到轮椅、坐位-站立位的转移训练及桥式运动,每天训练5~10次;功能锻炼期主要进行步行、上下楼梯、肢体负重及洗漱、穿衣、如厕等日常活动训练,3~5次/d。医护人员教会家属在各个阶段辅助患者进行训练的正确方法,以减少因训练不当导致再次受伤。两组患者均治疗28 d(1个疗程),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研究工具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NIHSS)相关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调查,分值0~45分,分值越高提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采用简化Fugl-Meyer[4]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来对患者患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价,满分100分,分值越高提示运动功能越好。
1.4 疗效评价[5]
基本痊愈:意识清楚,能够正常应付日常事务,肢体肌力评测≥Ⅲ级;显效:患者意识清晰,但肢体肌力评测0.05);治疗2个疗程后,研究组的NIHSS、FMA评分较对照组改善幅度更为显著(P<0.05)(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FMA评分的比较(分,x±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脑梗死后神经、运动功能障碍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挽救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已成为当前神经内科医护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疏血通注射液和依达拉奉均是治疗脑梗死的常用药物,疏血通是由地龙、水蛭等中草药中提取活性成分制成,具有活血、祛瘀、通络、利尿之功,其所含的水蛭素是具有较强抗凝作用的凝血酶特异抑制剂,在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方面效果突出,而依达拉奉则主要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清除羟自由基发挥减轻脑水肿及延缓神经功能损害的作用[6-8]。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特别是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药物治疗只能从病理生理机制去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但对于已受损神经、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较差,因此,针对脑梗死患者运动、神经功能恢复的早期康复治疗意义重大。梁天佳等[9]对117例脑梗死患者在抗凝、溶栓、脑保护等常规治疗基础上施行早期康复训练干预8周,患者的Barthel指数、FMA两项运动功能指标评分明显提高,本研究中24例脑梗死患者在疏血通、依达拉奉用药基础上再给予早期康复训练,结果该组患者的NIHSS、FMA指标改善幅度明显优于给予常规治疗的对照组,说明在脑梗死发病早期通过正规的康复训练可对受损运动神经元的重塑发挥重要作用[10]。
综上所述,疏血通、依达拉奉联合早前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突出,能够促进患者受损神经、运动功能的早期康复,可作为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首选方案。
[参考文献]
[1] 罗建宁.急性脑梗死治疗新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10):1546-1547.
[2] 李大年.现代神经内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 李红.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3):59-60.
[4] 洪亚军,夏辉,袁作文.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2):1926-1927.
[5] 王强,刘福友.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J].陕西中医,2012,33(2):158-159.
[6] 许静,王幼萌,宁彬.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6):904-905.
[7] 温红梅,窦祖林,万桂芳,等.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吞咽训练在脑梗死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012):979-983.
[8] 徐莉,李玲.康复训练对大鼠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0,22(2):86-88.
[9] 梁天佳,龙耀斌,伍明,等.法舒地尔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001):195-197.
[10] 甄君,董杰,王雪晴,等.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5):409-410.
(收稿日期:2014-08-18 本文编辑:许俊琴) (刘杰)
[关键词] 疏血通;依达拉奉;早期康复训练;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 R74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1(a)-0084-03
急性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群常见危急重症之一,若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治措施,则患者神经、运动功能极可能遭受不可逆的破坏,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造成严重影响[1]。近十几年来,急性脑梗死研究方面最值得关注的领域就是对大脑可塑性的深入了解和康复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的重要作用,同时国内外相关研究证实,对脑梗死患者开展早期康复训练可显著促进脑血管病患者功能恢复,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采用“疏血通+依达拉奉+康复训练”的联合方案对24例急性脑梗死进行药物、运动干预,观察患者的神经、运动功能改善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3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诊断参照李大年[2]主编的《现代神经内科学》中有关脑梗死的诊断标准。选取标准:①取得患者本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年龄>18周岁,能够正常配合本研究并完成相关量表填写;③发病至送入医院时间<90 min。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研究组24例:男性15例,女性9例,年龄39~71岁,平均(48.0±8.0)岁。对照组24例: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40~69岁,平均(49.5±6.0)岁。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本科急性脑梗死患者常规治疗措施,如降颅内压,阿司匹林、胞二磷胆碱等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他汀类药物调节血脂、预防脑水肿及并发症等。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四川三精升和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1021303),20 ml溶于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研究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牡丹江友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10100)6 mg溶于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依达拉奉注射液(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 280),30 mg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次/d;同时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均于术后48 h内开始进行训练,急性期主要进行保持卧床姿势的体位及关节活动,如翻身、左右侧卧等体位变换及肢体关节伸、屈及内外旋被动活动,每天训练5~10次,15 min/次;恢复期可进行仰卧-坐起、床到轮椅、坐位-站立位的转移训练及桥式运动,每天训练5~10次;功能锻炼期主要进行步行、上下楼梯、肢体负重及洗漱、穿衣、如厕等日常活动训练,3~5次/d。医护人员教会家属在各个阶段辅助患者进行训练的正确方法,以减少因训练不当导致再次受伤。两组患者均治疗28 d(1个疗程),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研究工具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NIHSS)相关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调查,分值0~45分,分值越高提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采用简化Fugl-Meyer[4]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来对患者患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价,满分100分,分值越高提示运动功能越好。
1.4 疗效评价[5]
基本痊愈:意识清楚,能够正常应付日常事务,肢体肌力评测≥Ⅲ级;显效:患者意识清晰,但肢体肌力评测0.05);治疗2个疗程后,研究组的NIHSS、FMA评分较对照组改善幅度更为显著(P<0.05)(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FMA评分的比较(分,x±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脑梗死后神经、运动功能障碍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挽救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已成为当前神经内科医护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疏血通注射液和依达拉奉均是治疗脑梗死的常用药物,疏血通是由地龙、水蛭等中草药中提取活性成分制成,具有活血、祛瘀、通络、利尿之功,其所含的水蛭素是具有较强抗凝作用的凝血酶特异抑制剂,在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方面效果突出,而依达拉奉则主要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清除羟自由基发挥减轻脑水肿及延缓神经功能损害的作用[6-8]。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特别是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药物治疗只能从病理生理机制去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但对于已受损神经、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较差,因此,针对脑梗死患者运动、神经功能恢复的早期康复治疗意义重大。梁天佳等[9]对117例脑梗死患者在抗凝、溶栓、脑保护等常规治疗基础上施行早期康复训练干预8周,患者的Barthel指数、FMA两项运动功能指标评分明显提高,本研究中24例脑梗死患者在疏血通、依达拉奉用药基础上再给予早期康复训练,结果该组患者的NIHSS、FMA指标改善幅度明显优于给予常规治疗的对照组,说明在脑梗死发病早期通过正规的康复训练可对受损运动神经元的重塑发挥重要作用[10]。
综上所述,疏血通、依达拉奉联合早前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突出,能够促进患者受损神经、运动功能的早期康复,可作为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首选方案。
[参考文献]
[1] 罗建宁.急性脑梗死治疗新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10):1546-1547.
[2] 李大年.现代神经内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 李红.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3):59-60.
[4] 洪亚军,夏辉,袁作文.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2):1926-1927.
[5] 王强,刘福友.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J].陕西中医,2012,33(2):158-159.
[6] 许静,王幼萌,宁彬.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6):904-905.
[7] 温红梅,窦祖林,万桂芳,等.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吞咽训练在脑梗死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012):979-983.
[8] 徐莉,李玲.康复训练对大鼠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0,22(2):86-88.
[9] 梁天佳,龙耀斌,伍明,等.法舒地尔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001):195-197.
[10] 甄君,董杰,王雪晴,等.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5):409-410.
(收稿日期:2014-08-18 本文编辑:许俊琴) (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