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5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625367
不同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比较(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第3期
     [摘要] 目的 探讨髓外固定系统与髓内固定系统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3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岁),将其均分为A、B、C组,A组采用髓外固定系统,B组采用髓内固定系统,C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比3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结果 B组术中出血量最少、手术时间最短,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卧床时间最短、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最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同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各有优势,髓外固定系统适合于Ⅰ、Ⅱ型相对稳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而髓内固定系统由于术中出血量低、手术时间短等特点而适用于不稳定型骨折的治疗,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术后患者卧床时间短、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等特点而适用于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

    [关键词] 髓外固定系统;髓内固定系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股骨转子间骨折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1(c)-0032-03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当今人类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从而导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发率明显增高,尤其老年人群。历来“手术”是治疗的黄金标准[1],但如何选取最佳手术方案,却是骨科医生经常面临的难题。鉴于此,本文对现阶段临床上最常用的髓外固定系统、髓内固定系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给予深入分析,旨在为其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3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骨折原因多为车祸、砸伤、坠伤、跌伤等。其中,男75例(55.56%),女60例(44.44%);年龄60~85岁,平均(71.62±9.15)岁;Evans分型Ⅰ型14例(10.37%)、Ⅱ型32例(23.70%)、Ⅲ型44例(32.59%)、Ⅳ型26例(19.26%)、Ⅴ型19例(14.07%)。采用数字单双号标注法将其均分为A、B、C组,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Evans分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所有患者年龄均≥60岁;②均符合股骨转子间骨折诊治标准,参照《骨折诊断与治疗选择》[2];③均为首次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④患者自主意识清楚,可配合研究的进行;⑤排除部分不宜研究的特例,如多发性骨折、精神异常、并存其他严重疾病、身体器官严重缺陷者;⑥征询患者及家属意见,签署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患肢牵引制动、术前检查、抗生素静脉滴注等基础治疗,待患者情况良好后及时开展手术治疗。

    1.3.1 髓外固定系统 A组45例患者根据病情实施动力髋螺钉(DHS)的髓外固定系统治疗。患者取仰卧位,牵引复位,待骨折部位复位满意后,再取股骨近端外侧入路,显露大转子及股骨近端。随后,在大转子顶点下20~25 mm处,定位器135°倾斜定位,保持适当的前倾角,穿入导针于股骨头关节面下5~10 mm。待透视位置良好后,再选取适当的DHS,钻孔植入DHS主钉,钉尾衔接套筒钢板,拧紧加压的螺帽钉,还可加拧适当的辅助螺钉来增强稳定度,以提高其牢固可靠性。

    1.3.2 髓内固定系统 B组45例患者根据病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的髓内固定系统治疗。患者取仰卧位,牵引复位,待骨折处复位满意后,再取股骨大粗隆顶向上纵切口,长约4 cm,随后逐层分离至大粗隆顶端前中1/3交界处,置入合适的髓腔导针直至股骨远端髓腔,再开口至股骨近端髓腔,扩髓植入髓内钉。安置锁钉瞄准器,科学插入导针位于中下1/3的股骨颈纵轴线上为标准[3-4],探查测量,置入螺旋刀片。最后,再根据患者骨折的稳定度,择选最佳远端锁钉,安装髓内钉尾端螺帽,完成手术。

    1.3.3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C组45例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根据切口位置选择适当的手术体位。T形切开关节囊,行股骨颈截骨,取出股骨头[5]。随后,再取出患者无法正常复位的碎骨块,清理髋臼内的软组织,顺利扩髓后,再用钢丝环绕或捆挷带固定转子部骨折块。对于小转子粉碎后内侧缺损较重的患者,可以利用股骨颈皮质骨或者骨水泥填充,以此重建患者的股骨矩,一般情况下,多选用骨水泥股骨柄假体置入。

    1.4 判定标准

    随访观察12个月,详细观察记录3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各项临床指标,如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6-7]以及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临床指标的比较

    3组患者临床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各项指标相对平衡。B组术中出血量最少、手术时间最短,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卧床时间最短、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最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3组不良反应的比较

    A、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不良反应可并发。 (梁周)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