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5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625161
两种不同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第3期
     [摘要] 目的 对比不同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方法 以医院新生儿科9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机械通气治疗,根据肺表面活性物质用药类型将其分为A组(45例)和B组(45例),分别取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和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记录机械通气时间,评估两组患者的预后。 结果 两组患者用药前、用药12 h后的血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用药12 h后,PaO2、pH均显著高于用药前,PaCO2显著低于用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持续正压通气时间为(4.06±0.62)d,显著短于A组的(5.14±0.5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3.33%、4.44%,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两种肺表面活性物质均能够改善早产儿的呼吸窘迫症状,但猪肺表面活性物质用药方便,可缩短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牛肺表面活性物质;猪肺表面活性物质;血气指标

    [中图分类号] R72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1(c)-0127-03

    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是早产儿常见的合并症,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异常有关,临床体征以呼吸困难为主。目前,临床主要行机械通气治疗RDS,可提高生存率。然而,有研究指出单独行机械通气治疗可能诱发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1]。近年来,肺表面活性物质逐渐应用于早产儿RDS的治疗中,取得满意效果。本研究分析了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和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早产儿RDS中的应用情况,以改善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3年4月~2014年5月新生儿科收治的90例RDS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拟定的RDS临床诊断标准[2],男51例,女39例,胎龄为30~37周,平均(33.06±1.68)周,出生体重为1.08~2.56 kg,平均(1.82±0.59)kg。患儿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先天呼吸道畸形;排除先天性心脏病者;排除宫内感染。根据用药类型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45例,两组的胎龄、出生体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儿确诊为RDS后,及时行气管插管,予以呼吸支持,予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A组取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2128,生产单位:北京双鹤现代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用药,药物预热,根据用药说明书用药,首次用药剂量控制在40~100 mg/kg,根据患儿疾病严重程度调整用药剂量,取2 ml灭菌注射用水注入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干冻粉中,置于震荡仪中溶解。取塑料管经气管插管插入直至气管插管下口,从平卧位、左右侧卧位、坐卧位4个体位顺序用药,每次用药时间控制在15 s内,每用药1次予以气囊加压辅助通气1 min。B组取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册证号:H20080428,进口药品:意大利 Chiesi Farmaceutici S.p.A)用药,药物预热后,根据药物说明书药,首次用药剂量控制在100~200 mg/kg,经气管插管滴注用药,给药后予以气囊加压辅助通气1 min。用药后4~6 h,患儿均不予以吸痰,若病情较为严重,间隔12 h后可重新用药。加强临床体征和血气指标的观察,待得到有效控制后,可逐步停止气管插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用药前、用药12 h后的血气指标变化情况,评估指标包括:二氧化碳分压(PaCO2)、酸碱度(pH)、氧分压(PO2)的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的持续正压通气时间;从并发症和死亡两个方面评估患儿的预后。

    1.4 统计学处理

    将相关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 19.0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用药前、用药12 h后血气指标变化的比较

    两组用药前的血气指标和用药12 h后的血气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用药12 h的PaCO2、pH均显著高于用药前,PaO2显著低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通气时间的比较

    B组持续正压通气时间为(4.06±0.62)d,显著短于A组的(5.14±0.5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4,P<0.05)。

    2.3 两组预后情况的比较

    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3.33%、4.44%,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 讨论

    NRDS指新生儿出生后6 h因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诱发的进展性呼吸困难,甚至可能诱发呼吸衰竭,导致新生儿死亡。有研究指出,新生儿孕20周左右,肺表面活性物质逐渐产生,直至孕35周肺才成熟[3],而大部分早产儿于孕30周娩出,肺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出现RDS的概率会明显增高[4-5]。机械通气是临床治疗早产儿RDS的常用方式,可通过呼吸支持,控制疾病发展。然而,有学者指出,单独行机械通气治疗对血气指标的改善程度较小,可能无法改善预后[6]。

    目前,临床在呼吸支持的基础上,予以肺表面活性物质代替治疗,效果显著[7-8]。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和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是临床常用的天然肺表面活性物质,用药后可作用于肺泡表面,降低其张力。同时,还能够避免肺功能顺应性和肺泡毛细血管间液失衡,可提高机体免疫调节能力,减少对肺细胞活性的影响[9-10]。 (段宝珍 段敏 李劲松)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