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式健康教育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1)
[摘要] 目的 探讨阶段式健康教育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1120例产科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传统教育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阶段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产妇对分娩整个过程的了解能力和护理能力、产程时间。 结果 观察组对分娩知识的掌握、分娩期生理心理应对能力、护理伤口的能力、产褥期康复训练及护理新生儿的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第一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阶段式健康教育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及缩短产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产妇;健康教育;阶段式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1(c)-0174-03
健康教育是一个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是一门能够传播相关保健技术和知识、影响他人行为、起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1-2],可以使患者了解相关的健康知识,而且能够使患者得到鼓励,改变其对健康行为的看法,达到使患者向健康发展的目的。近年来,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健康教育仍然是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产科是一个医患关系相对紧张的科室,良好的护理模式对于保障母婴安全及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健康教育的护理模式应用于产科,对不同的产妇采取分阶段式健康教育,使产妇在整个住院期间及出院后能得到更好的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1120例产科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初产妇760例,经产妇360例;年龄为22~42岁,平均(27.5±6.5)岁;农村660例,城镇460例;文化程度:小学学历100例,初中及高中学历600例,大专及以上学历420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0例。两组的年龄、孕产次、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健康教育方式,包括入院时、住院过程中的安全宣教及注意事项,出院后的注意事项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时间阶段、不同产妇特点,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
1.2.1 产前健康教育 对产前入院的产妇做好入院护理,入院前产妇一般都有对生产的恐惧等情况,因此要做好入院护理,尽量稳定产妇情绪,然后进行健康教育,方式包括口头宣教、发放宣传小册子、放录像资料等。宣传内容包括分娩前情况、临床分娩知识、自我监护胎儿的方法、相关营养知识及母乳喂养知识。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健康教育,如孕妇产前胎膜早破,要告知孕妇保持外阴清洁,避免不必要的走动,将臀部抬高,注意观察羊水的相关情况。对高危产妇如合并妊娠高血压,要让产妇了解吸氧的意义、胎动的意义及数胎动的方法等[1]。通过健康教育使产妇及家属充分了解分娩过程、分娩前的准备、宫口扩张情况、宫缩的疼痛情况及规律。此外,对于陪伴产妇的家属也要增加其对分娩的承受能力,使其对产妇的分娩过程不会惊慌失措,尽可能地去安抚产妇。
1.2.2 产时教育 随着产程的不断进展,宫缩疼痛越来越频繁,这使得产妇对分娩痛越来越恐惧,因此应给予产妇 “一对一”的健康教育,通过抚摸产妇头部、紧握产妇的手等肢体语言使产妇得到充分的心理准备,以分散其对疼痛的注意力。在镇痛的空隙时间,要鼓励产妇充分休息、进食,以保证充足的体力和精力进行分娩。分娩时,可以通过播放音乐等以缓解产妇紧张的情绪。
1.2.3 产后教育 分娩后,护理人员应该让产妇充分了解孩子的健康情况,30 min内让母子进行身体接触,持续30 min以上,做到早吸吮,尽早建立泌乳反射[3-4]。产后2 h,要鼓励产妇尽早排尿,以避免影响宫缩,造成产后出血。产后24 h,护理人员要对产妇进行必要的训练和生活指导,包括饮食调节、睡眠调节、伤口护理、喂养技巧、新生儿护理、产褥期护理康复等。
1.2.4 出院后教育 指导产妇在出院后要做到母乳喂养,按照新生儿的需要进行哺乳;了解出生后的相关预防接种知识以及接种地点等;预防各种并发症情况;要做到母婴同室,室内注意消毒通风;出现任何异常情况都应该及时就诊。42 d后母婴均到医院复诊以了解产后情况。
1.3 效果评价
包括产妇对分娩整个过程的了解能力和护理能力,具体内容包括分娩的各种相关知识、生产时孕妇心理、生理反应的能力,饮食睡眠调节能力,护理新生儿的能力及产褥期康复训练情况,并对两组的产程时间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各种行为及自我护理能力的比较
观察组对分娩知识的掌握、分娩期生理心理应对能力、护理伤口的能力、产褥期康复训练及护理新生儿的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2.2 两组分娩过程中产程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第一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第2产程和第3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 讨论
阶段式健康教育是目前最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方式之一,应用于医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产科这种以急、快、稳为特点的科室,这种教育方式可以根据产妇不同的生产阶段给予不同的健康教育护理,以满足产妇在不同阶段的需要,尤其是对分娩知识的掌握等[5-6]。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阶段式健康教育,产妇对分娩的认识能力、分娩过程中及分娩后个人护理能力有显著提高,这些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护理人员的口头宣教、发放分娩知识小册子等相关途径获得。通过对分娩前相关临床知识的宣教及分娩知识的教育,使产妇能够全面地了解分娩过程,并能够增强自然分娩的信心和勇气,使产妇安全顺利地通过分娩[7]。在产妇分娩后24 h对产妇进行有效的自我护理训练和指导,鼓励产妇做好卫生护理、坚持母乳喂养及正确的产后康复训练等。 (薛冬梅)
[关键词] 产妇;健康教育;阶段式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1(c)-0174-03
健康教育是一个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是一门能够传播相关保健技术和知识、影响他人行为、起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1-2],可以使患者了解相关的健康知识,而且能够使患者得到鼓励,改变其对健康行为的看法,达到使患者向健康发展的目的。近年来,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健康教育仍然是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产科是一个医患关系相对紧张的科室,良好的护理模式对于保障母婴安全及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健康教育的护理模式应用于产科,对不同的产妇采取分阶段式健康教育,使产妇在整个住院期间及出院后能得到更好的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1120例产科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初产妇760例,经产妇360例;年龄为22~42岁,平均(27.5±6.5)岁;农村660例,城镇460例;文化程度:小学学历100例,初中及高中学历600例,大专及以上学历420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0例。两组的年龄、孕产次、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健康教育方式,包括入院时、住院过程中的安全宣教及注意事项,出院后的注意事项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时间阶段、不同产妇特点,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
1.2.1 产前健康教育 对产前入院的产妇做好入院护理,入院前产妇一般都有对生产的恐惧等情况,因此要做好入院护理,尽量稳定产妇情绪,然后进行健康教育,方式包括口头宣教、发放宣传小册子、放录像资料等。宣传内容包括分娩前情况、临床分娩知识、自我监护胎儿的方法、相关营养知识及母乳喂养知识。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健康教育,如孕妇产前胎膜早破,要告知孕妇保持外阴清洁,避免不必要的走动,将臀部抬高,注意观察羊水的相关情况。对高危产妇如合并妊娠高血压,要让产妇了解吸氧的意义、胎动的意义及数胎动的方法等[1]。通过健康教育使产妇及家属充分了解分娩过程、分娩前的准备、宫口扩张情况、宫缩的疼痛情况及规律。此外,对于陪伴产妇的家属也要增加其对分娩的承受能力,使其对产妇的分娩过程不会惊慌失措,尽可能地去安抚产妇。
1.2.2 产时教育 随着产程的不断进展,宫缩疼痛越来越频繁,这使得产妇对分娩痛越来越恐惧,因此应给予产妇 “一对一”的健康教育,通过抚摸产妇头部、紧握产妇的手等肢体语言使产妇得到充分的心理准备,以分散其对疼痛的注意力。在镇痛的空隙时间,要鼓励产妇充分休息、进食,以保证充足的体力和精力进行分娩。分娩时,可以通过播放音乐等以缓解产妇紧张的情绪。
1.2.3 产后教育 分娩后,护理人员应该让产妇充分了解孩子的健康情况,30 min内让母子进行身体接触,持续30 min以上,做到早吸吮,尽早建立泌乳反射[3-4]。产后2 h,要鼓励产妇尽早排尿,以避免影响宫缩,造成产后出血。产后24 h,护理人员要对产妇进行必要的训练和生活指导,包括饮食调节、睡眠调节、伤口护理、喂养技巧、新生儿护理、产褥期护理康复等。
1.2.4 出院后教育 指导产妇在出院后要做到母乳喂养,按照新生儿的需要进行哺乳;了解出生后的相关预防接种知识以及接种地点等;预防各种并发症情况;要做到母婴同室,室内注意消毒通风;出现任何异常情况都应该及时就诊。42 d后母婴均到医院复诊以了解产后情况。
1.3 效果评价
包括产妇对分娩整个过程的了解能力和护理能力,具体内容包括分娩的各种相关知识、生产时孕妇心理、生理反应的能力,饮食睡眠调节能力,护理新生儿的能力及产褥期康复训练情况,并对两组的产程时间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各种行为及自我护理能力的比较
观察组对分娩知识的掌握、分娩期生理心理应对能力、护理伤口的能力、产褥期康复训练及护理新生儿的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2.2 两组分娩过程中产程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第一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第2产程和第3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 讨论
阶段式健康教育是目前最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方式之一,应用于医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产科这种以急、快、稳为特点的科室,这种教育方式可以根据产妇不同的生产阶段给予不同的健康教育护理,以满足产妇在不同阶段的需要,尤其是对分娩知识的掌握等[5-6]。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阶段式健康教育,产妇对分娩的认识能力、分娩过程中及分娩后个人护理能力有显著提高,这些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护理人员的口头宣教、发放分娩知识小册子等相关途径获得。通过对分娩前相关临床知识的宣教及分娩知识的教育,使产妇能够全面地了解分娩过程,并能够增强自然分娩的信心和勇气,使产妇安全顺利地通过分娩[7]。在产妇分娩后24 h对产妇进行有效的自我护理训练和指导,鼓励产妇做好卫生护理、坚持母乳喂养及正确的产后康复训练等。 (薛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