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5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562179
早期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2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第4期
     [Key words] Mechanical ventilation;Early-stage;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Prognosis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极容易发生呼吸功能障碍,死亡率因此大幅提高。机械通气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手段,但其应用临床一直存在争议[1-2]。近年来更多学者认为应在患者未出现呼吸衰竭前进行机械通气,以改善其脑缺氧状态、纠正低氧血症,用最低能量消耗获得最大呼吸功能支持,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提高抢救率,同时改善预后[3-4]。本研究选择本院收治的7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展开研究,探析早期机械通气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预后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5月~2013年10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男24例,女15例,年龄29~62岁,平均(44.3±4.8)岁。24例为交通意外致伤,10例为高空坠落致伤,5例为打击伤。损伤类型:18例为脑挫裂伤,14例为颅内血肿,6例为原发性脑干损伤,1例为弥漫性轴索损伤。对照组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31~60岁,平均(44.5±4.4)岁。20例为交通意外致伤,12例为高空坠落致伤,3例为打击伤。损伤类型:15例为脑挫裂伤,10例为颅内血肿,6例为原发性脑干损伤,3例为弥漫性轴索损伤,1例为开放性颅脑损伤。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及损伤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头部有明确外伤史,且经MRI或者CT检查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②伤后2 h内入院;③无严重复合伤;④GCS评分为3~5分。

    1.3 排除标准

    ①严重胸外伤、颌面伤;②严重脏器功能障碍。

    1.4 方法

    首先给予患者相应手术治疗及抗感染、营养支持、止血、降颅压、脱水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经鼻导管持续给氧,在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时进行机械通气,观察组则于患者入院够立即进行机械通气。机械通气应用指征:呼吸频率<10/min或>30/min,PaO2<50 mm Hg或>60 mm Hg,氧合指数(PaO2/FiO2)<200 mm Hg。机械通气参数设置:采取CA模式或者SIMV模式,潮气量(VT)在6~10 ml/kg;氧浓度(FiO2)为40%~50%;呼吸频率(R)14~18/min;每分钟通气量(MV)在100~120 ml/kg;呼吸时间比(I∶E)为1∶(1.2~2.0);呼气末正压(PEEP)在2~3 cm H2O;压力支持(PSV)在10~15 cm H2O。撤离指征:VT>250 ml;PaCO2<50 mmHg;PaO2>60 mm Hg;FiO2≤0.4;呼吸频率<25/min。

    1.5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致残率、病死率、治疗前与1周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神经功能缺损应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SSS)[5]进行判定:分数越高,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严重,<15分为轻度缺损,16~30分为中度缺损,>30分为重度缺损。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致残率、病死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为(92.6±32.1)h,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致残率为38.5%(15/39),低于对照组的60.0%(21/35)(P<0.05);病死率为12.8%(5/39),与对照组的14.3%(5/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致残率、病死率的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SSS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的SSS评分为(37.6±5.2)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SSS评分1周后降低至(24.6±4.1)分,与治疗前、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SS评分的比较(分,x±s)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最明显的症状为呼吸障碍,发生率为50%~80%[6],且容易进一步引发低氧血症,这是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有研究表明,低氧血症会加重患者组织缺氧、缺血,与患者的预后不良有重要联系[7-8],因此,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积极纠正低氧血症对改善其预后极为关键。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得到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更大,提示观察组的应用效果更佳。此外,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为(92.6±32.1)h,比对照组短,致残率为38.5%,低于对照组,原因在于早期机械通气可迅速缓解患者颅内压升高,纠正低氧血症,打断患者脑部缺氧、缺血持续时间[9-10],为抢救争取时间,因此致残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预后得到显著改善。需要注意的是,为确保早期机械通气效果,治疗过程中还需保持患者头颅清洁并予以正确的药物治疗,且参数设置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提高机械通气的针对性[11-12]。机械通气过程中应密切留意患者的血气指标,以调整通气参数,促进患者缺氧、缺血状态的缓解。

    综上所述,早期机械通气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显著降低致残率,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对于改善预后意义重大,是救治颅脑损伤患者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关峰,胡志强,黄辉,等.机械通气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刊,2014,49(2):51-52. (张益民)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