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5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619666
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血清IgA含量及免疫功能变化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2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第5期
     1.2 方法

    对52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静脉采血检验,采血前患儿不能进食和饮水,采集到的血液标本置入加盖试管内,通过3000 r/min的转速离心,将血清分析后以备检测,不能立即检测的血清要进行妥善保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CD3+、CD4+指标,试剂盒(上海史瑞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规格第二代间接ELISA)的选用符合标准;采用SIEMENS BNProSpec特定蛋白仪对血清IgA、IgG进行检测,试剂采用仪器原装试剂,检测方法选择免疫散射比浊法。50例健康儿童的检测方法同上。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1.3 观察标准

    详细记录患儿血清IgA、IgG、CD3+、CD4+指标,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平均含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IgA、IgG浓度的比较

    反复呼吸道感染组的血清IgA和IgG浓度均低于健康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血清IgA、IgG浓度的比较(g/L,x±s)

    2.2 两组血清CD3+、CD4+浓度的比较

    反复呼吸道感染组的血清CD3+、CD4+浓度均低于健康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血清CD3+、CD4+浓度的比较(%,x±s)

    3 讨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属于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发生率较高,且具有反复性,又可以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该病的病理生理研究涉及因素较多,临床上认为主要与小儿自身免疫功能、日常营养、外部环境等有关[4-5],不同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常年发作,严重影响小儿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成长。

    本研究显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IgA、IgG、CD3+、CD4+浓度均低于健康儿童。CD3+、CD4+属于T淋巴细胞类型,在患儿体内较低,且与健康儿童之间的差异明显,说明在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T淋巴细胞存在不同程度问题,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是导致病情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6],CD3+是鉴定人体T细胞的关键标志物[7],通过多种肽链构成,表达在几乎所有的T细胞上,在人体中起稳定T细胞受体的效用,其含量不足则导致稳定性丧失。CD4+是阳性T细胞免疫功能的重要体现,当体内T细胞免疫功能受到病毒侵害时,其浓度会下降,数量逐渐减少,抵抗功能也随之消失,因此,其缺失也是导致小儿免疫功能低下的重要因素。

    免疫球蛋白IgA[8]和IgG[9]的含量降低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作关系密切,患者在3个月内病情发作越频繁,血清中IgA和IgG的浓度越小,这是由于T淋巴细胞正常免疫功能受到侵害时,会导致B淋巴细胞的功能性障碍,因此产生的抗体数量远远不足,与健康儿童相比更是非常少,这时患儿受到病毒影响,体力消耗过多,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得不到应有的补充,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使病情反复发作。有研究者发现,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M和IgE存在负相关,两者的含量比健康儿童要高,也可以作为评价标准[10-13],在本研究中没有作为重点说明。

    综上所述,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发病特征和临床表现与其血清IgA和IgG等有关系,反复发作程度越高,含量越小。在临床治疗上,为防止呼吸道感染的反复发作,提高患儿对病菌的抵抗力,要调节血清中IgA、IgG等含量,增强小儿免疫功能,避免呼吸道感染,为健康发育创造良好的身体条件,因此,在临床治疗中,不仅要控制感染发生,而且要从根本上祛除造成反复感染的因素,彻底改善患儿体内微循环,增强机体活力。同时以上指标也可作为预后判断和增强免疫力水平的评判标准。

    [参考文献]

    [1] 张伯鹏,赵艳.自拟止咳方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60例临床观察[J].中国药业,2013,22(2):342-343.

    [2] 王晔华.匹多莫德治疗和预防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发作42例[J].中国药业,2013,22(11):144-145.

    [3] 赵欣黔.左旋咪唑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34):4346-4348.

    [4] 王文辉,陈曦,丁媛.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L-4、hs-CRP、Ang-2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18):92-94.

    [5] 侯俏珍,何丽雅,邓力,等.广东珠三角地区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1):133-135.

    [6] 李玲,王美娟,严永东,等.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在儿童急性下呼吸道人博卡病毒感染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儿科杂志,2014,21(5):378-382.

    [7] 舒林华,尚云晓,蔡栩栩,等.表面活性蛋白A、D和KL-6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变化及意义[J].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0):779-782.

    [8] 杨锡强.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其免疫调节——对“抗感染免疫增强剂”的再认识[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 28(3):161-163.

    [9] 陈楠,赵晓东.免疫增强剂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治疗地位[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28(3):168-172.

    [10] 吴小宁,黄艳,胡赛,等.自拟热哮宁汤合并常规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19):50-52.

    [11] 张林,张云,张智峰,等.整合素和金属蛋白酶域33基因V4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易患性关系的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1):2472-2477.

    [12] 汪正光,张牧城,方向群,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预后评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机械通气患者远期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148-150.

    [13] 崔丽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在危重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中的作用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5):104-106.

    (收稿日期:2014-12-17 本文编辑:李亚聪) (冯海红)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