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对非酒精性肝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2)
本研究采用乳果糖氢呼气试验(lactulose hydrogen breath test,LHBT)检测NAFLD患者SIBO情况,旨在了解SIBO在NAFLD患者中的发生率,探讨SIBO、IETM在NAFLD向肝纤维化进展过程的作用,有助于NAFLD的早期防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2~8月在本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NAFLD患者32例,其中男26例,女6例,年龄25~65岁,均符合中华医学会2010年制订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的超声诊断标准[5],排除病毒性、药物性、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及饮酒折合酒精摄入量超标(男性>140 g/周;女性>70 g/周)的患者。所有患者在检查前1 d禁烟、禁食高纤维和难消化的糖类食品。
1.2 方法
1.2.1 主要仪器及试剂 HHBT-01型氢呼气测试仪(深圳中核海德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乳果糖口服溶液10 ml(5g)(丹东康复制药有限公司)。按说明书由专门人员操作。
1.2.2 检测方法 均在清晨真空采血管抽取患者静脉血5 ml室温静置后离心,分离血浆,低温保存,采用鲎试验检测血浆内毒素(鲎试剂由厦门鲎试剂厂提供);HA、PCⅢ、Ⅳ-C、LN测定采用化学发光法,试剂盒由北京科美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仪器为北京科美测量仪,操作按说明书进行。
1.3 评定标准
阳性诊断标准:符合以下三者之一判断为阳性。
①空腹基础呼气H2值>20 ppm,且每隔30 min重复测定2次,H2值均>20 ppm。②出现双峰图形(小肠峰和结肠峰),第1峰起始点在90 min之前出现,上升至少12 ppm,1 h后出现第二个更高得多的氢气水平,双峰可能会合并出现一个早期上升平台。③服用基质后90 min内产氢,且与基础呼气氢浓度差值H2>20 ppm。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阳性诊断结果
32例NAFLD患者中SIBO阳性20例,阴性12例,阳性率为62.5%。
2.2 组间ET、TNF-α、肝纤维化指标的比较
SIBO阳性组ET、TNF-α、肝纤维化指标均高于SIBO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3 相关性分析
经Spearman相关分析,NAFLD患者SIBO阳性组ET浓度与TNF-α及肝纤维化指标PCⅢ、Ⅳ-C、HA和LN呈显著正相关(P<0.05)(r=0.317,r=0.324,r=0.521,r=0.421,r=0.426)。
3 讨论
肝纤维化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损害所致的病理改变,表现为肝内细胞外间质成分过度异常沉积,影响肝脏的功能,是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硬化必经阶段。肝纤维化的主要特征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增加,ECM合成和降解比例失衡,ECM合成>降解所致。血清HA、PCⅢ、Ⅳ-C、LN是反映细胞外基质代谢的血清学指标。
NAFLD包括单纯性脂肪性肝病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是隐源性肝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研究表明,上海地区NAFLD的成人患病率为15.35%,其中15%~25%的患者病情最终发展为脂肪肝性肝炎,肝纤维化,甚至发展为肝硬化[6]。
有关NAFLD发病的分子机制研究中,较被公认的是“二次打击”学说。第1次打击是为IR引起的肝内脂质沉积,肝脏发生脂肪变性,使肝脏对第二次打击(氧化应激和异常的细胞因子)的敏感性增加,从而诱发肝细胞凋亡、坏死,最终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生[7]。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在NAFLD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8]。有研究表明50%NAFLD患者存在SIBO,本组NAFLD患者中SIBO阳性20例,阴性12例,阳性率为62.5%,与Shanab等[9]报道基本一致。NAFLD的发展过程中,伴随产生的多种炎症介质使胃肠运动减弱,肠道功能紊乱,移行性复合运动(migrating motorcomplex,MMC)减弱或消失,小肠部内容物淤滞,从而导致结肠细菌易位,肠道菌群紊乱,细菌异常增殖,内毒素产生增多[10-11]。肠道菌群失调时,肠黏膜通透性增高,造成大量内毒素易位进入门脉系统,引起肠源性内毒素血症[12]。内毒素一方面直接导致肝细胞损害,另一方面激活肝脏Kupffer细胞,产生如TNF-α、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栓素等炎性细胞因子,引起过度氧化应激反应,氧自由基释放增加,进一步引起肝细胞凋亡、坏死[13]。TNF-α是参与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重要的细胞因子,可直接损害肝细胞,同时还通过降低肝脏对内毒素清除能力,进一步加重内毒素血症,反过来促进更多TNF-α产生,形成恶性循环。研究发现[14]血浆TNF-α水平在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中显著升高,与肝脏炎症程度、肝细胞坏死程度密切相关。“二次打击”主要为炎性细胞因子导致肝细胞内脂质过氧化,引起脂肪性肝炎, SIBO可能是重要诱因。贾晋斌等[15]在动物实验中发现肝纤维化进程中血浆TNF-α、ET均随肝纤维化进程逐渐升高,肝纤维化指标与两者均呈正相关。本研究表明,SIBO阳性患者其内毒素水平、TNF-α明显高于SIBO阴性患者。内毒素水平与TNF-α呈正相关。
本研究发现NAFLD伴SIBO患者,其血浆内毒素、TNF-α水平均高于未伴SIBO患者。提示NAFLD患者SIBO与血浆内毒素水平有关,支持内毒素血症为IETM的学说[16]。IETM在细胞因子活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李伟伟 韩红波)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2~8月在本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NAFLD患者32例,其中男26例,女6例,年龄25~65岁,均符合中华医学会2010年制订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的超声诊断标准[5],排除病毒性、药物性、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及饮酒折合酒精摄入量超标(男性>140 g/周;女性>70 g/周)的患者。所有患者在检查前1 d禁烟、禁食高纤维和难消化的糖类食品。
1.2 方法
1.2.1 主要仪器及试剂 HHBT-01型氢呼气测试仪(深圳中核海德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乳果糖口服溶液10 ml(5g)(丹东康复制药有限公司)。按说明书由专门人员操作。
1.2.2 检测方法 均在清晨真空采血管抽取患者静脉血5 ml室温静置后离心,分离血浆,低温保存,采用鲎试验检测血浆内毒素(鲎试剂由厦门鲎试剂厂提供);HA、PCⅢ、Ⅳ-C、LN测定采用化学发光法,试剂盒由北京科美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仪器为北京科美测量仪,操作按说明书进行。
1.3 评定标准
阳性诊断标准:符合以下三者之一判断为阳性。
①空腹基础呼气H2值>20 ppm,且每隔30 min重复测定2次,H2值均>20 ppm。②出现双峰图形(小肠峰和结肠峰),第1峰起始点在90 min之前出现,上升至少12 ppm,1 h后出现第二个更高得多的氢气水平,双峰可能会合并出现一个早期上升平台。③服用基质后90 min内产氢,且与基础呼气氢浓度差值H2>20 ppm。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阳性诊断结果
32例NAFLD患者中SIBO阳性20例,阴性12例,阳性率为62.5%。
2.2 组间ET、TNF-α、肝纤维化指标的比较
SIBO阳性组ET、TNF-α、肝纤维化指标均高于SIBO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3 相关性分析
经Spearman相关分析,NAFLD患者SIBO阳性组ET浓度与TNF-α及肝纤维化指标PCⅢ、Ⅳ-C、HA和LN呈显著正相关(P<0.05)(r=0.317,r=0.324,r=0.521,r=0.421,r=0.426)。
3 讨论
肝纤维化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损害所致的病理改变,表现为肝内细胞外间质成分过度异常沉积,影响肝脏的功能,是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硬化必经阶段。肝纤维化的主要特征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增加,ECM合成和降解比例失衡,ECM合成>降解所致。血清HA、PCⅢ、Ⅳ-C、LN是反映细胞外基质代谢的血清学指标。
NAFLD包括单纯性脂肪性肝病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是隐源性肝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研究表明,上海地区NAFLD的成人患病率为15.35%,其中15%~25%的患者病情最终发展为脂肪肝性肝炎,肝纤维化,甚至发展为肝硬化[6]。
有关NAFLD发病的分子机制研究中,较被公认的是“二次打击”学说。第1次打击是为IR引起的肝内脂质沉积,肝脏发生脂肪变性,使肝脏对第二次打击(氧化应激和异常的细胞因子)的敏感性增加,从而诱发肝细胞凋亡、坏死,最终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生[7]。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在NAFLD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8]。有研究表明50%NAFLD患者存在SIBO,本组NAFLD患者中SIBO阳性20例,阴性12例,阳性率为62.5%,与Shanab等[9]报道基本一致。NAFLD的发展过程中,伴随产生的多种炎症介质使胃肠运动减弱,肠道功能紊乱,移行性复合运动(migrating motorcomplex,MMC)减弱或消失,小肠部内容物淤滞,从而导致结肠细菌易位,肠道菌群紊乱,细菌异常增殖,内毒素产生增多[10-11]。肠道菌群失调时,肠黏膜通透性增高,造成大量内毒素易位进入门脉系统,引起肠源性内毒素血症[12]。内毒素一方面直接导致肝细胞损害,另一方面激活肝脏Kupffer细胞,产生如TNF-α、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栓素等炎性细胞因子,引起过度氧化应激反应,氧自由基释放增加,进一步引起肝细胞凋亡、坏死[13]。TNF-α是参与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重要的细胞因子,可直接损害肝细胞,同时还通过降低肝脏对内毒素清除能力,进一步加重内毒素血症,反过来促进更多TNF-α产生,形成恶性循环。研究发现[14]血浆TNF-α水平在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中显著升高,与肝脏炎症程度、肝细胞坏死程度密切相关。“二次打击”主要为炎性细胞因子导致肝细胞内脂质过氧化,引起脂肪性肝炎, SIBO可能是重要诱因。贾晋斌等[15]在动物实验中发现肝纤维化进程中血浆TNF-α、ET均随肝纤维化进程逐渐升高,肝纤维化指标与两者均呈正相关。本研究表明,SIBO阳性患者其内毒素水平、TNF-α明显高于SIBO阴性患者。内毒素水平与TNF-α呈正相关。
本研究发现NAFLD伴SIBO患者,其血浆内毒素、TNF-α水平均高于未伴SIBO患者。提示NAFLD患者SIBO与血浆内毒素水平有关,支持内毒素血症为IETM的学说[16]。IETM在细胞因子活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李伟伟 韩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