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实验组,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方法,3观察指标,4统计学方法,2结果,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的比较,2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3讨论,1临床护理路径是传统护理的升华,使护理更具科学性,2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
魏燕旋 陆茹茵 黄贵芝 郑春霞 周 娟1.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特需病区,广东湛江 524001;2.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广东湛江 524001;3.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培训部,广东湛江 524001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一种常见的心血管内科急症,主要是因冠状动脉病变引起动脉血流供应障碍,从而导致心肌组织持续急性缺血而坏死。调查显示,我国每年至少新增50 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具有严重威胁[1]。该病临床主要症状为发热、胸骨后疼痛、白细胞计数升高及心电图改变等。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伴随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对其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2]。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起病急、恶化快等特点,因此对此类患者进行有序、合理、及时的急诊抢救与临床护理,对提升患者的存活率、确保预后良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给予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案对改善其预后具有重大作用[3]。可见,护理质量是影响患者预后结果的重要因素,采取高效、高品质的护理方案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 年3 月~2015 年9 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6 例,均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相符,Killip 心功能分级均为Ⅱ级、Ⅲ级,且均知情并自愿参与本研究,签订同意书。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3 例。对照组:男33 例,女20 例;年龄42~75 岁,平均(63.16±3.72)岁;文化程度23 例初中,19 例高中,11 例大专及以上。实验组:男31 例,女22 例;年龄44~76 岁,平均(62.83±4.01)岁;文化程度24 例初中,18 例高中,11 例大专及以上。两组的性别、文化水平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体征监测、用药指导及相关知识宣教等常规护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10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