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pH在儿童泌尿道感染不同病原菌中的临床研究(2)
1.2实验方法
1.2.1菌株鉴定 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6]严格进行标本采集,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检测。
1.2.2尿液pH值测定 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6]采用尿液自动分析仪进行检测。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UTI患儿临床表现
儿童UTI的症状和体征具有非特异性,<3岁者多以发热最常见,其次为排尿困难,其发生率与≥3岁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岁者以尿路刺激症状最多见,其次为血尿、腹痛及腰痛,其发生率与<3岁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2.2儿童UTI病原菌分布及其尿液pH值范围
儿童UTI尿液培养阳性共180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045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1.2.1菌株鉴定 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6]严格进行标本采集,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检测。
1.2.2尿液pH值测定 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6]采用尿液自动分析仪进行检测。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UTI患儿临床表现
儿童UTI的症状和体征具有非特异性,<3岁者多以发热最常见,其次为排尿困难,其发生率与≥3岁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岁者以尿路刺激症状最多见,其次为血尿、腹痛及腰痛,其发生率与<3岁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2.2儿童UTI病原菌分布及其尿液pH值范围
儿童UTI尿液培养阳性共180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045 字符。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1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
|
密 码: |
|
忘了密码 |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有实力支持百拇发展,欢迎 爱心捐助 。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国当代医药》编辑部联系。
寰俊鏂囩珷
鍏虫敞鐧炬媷
璇勮鍑犲彞
鎼滅储鏇村
鎺ㄥ瓨缁欐湅鍙�
鍔犲叆鏀惰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