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7年第16期
编号:13091247
精神疾病患者外走行为的研究现况(1)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8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16期
     [摘要]精神疾病患者的外走行为给精神科病房管理造成了巨大安全隐患,可能会进一步导致社会危害以及引发医疗纠纷。然而患者外走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需要制订各种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故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精神疾病患者外走行为的发生现况、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等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旨在为深入研究精神疾病患者外走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方法等提供依据。

    [关键词]精神疾病患者;外走行为;干预

    [中图分类号] R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6(a)-0017-04

    [Abstract]Exogenous behavior in patients with mental illness causes substantially safe risk in psychiatric ward management,which may further lead to social harm and severe medical disputes.However,exogenous behavior of patients with mental illness is associated with a variety of factors.So a series of effective measures should be worked out to prevent or intervent.Thus,this paper summarized a research status based on its prevalence,relative influencing factors,and intervention measures in the last few years,aimed to further examine the factors and intervention methods of exogenous behavior in patients with mental illness.

    [Key words]Mental disorder;Runaway behavior;Intervention

    精神疾病患者外走行为是指其在精神症状或其他精神因素的支配或影响下,患者无目的或有计划、预谋、甚至采取暴力手段发生的逃离病室的行为[1]。大多数精神疾病患者(尤其是病程较长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退或丧失,其外走行为不仅阻碍患者病情的好转,甚至会使病情加重或迁延不愈,而且会导致患者走失成为流浪者或自伤、他伤、伤害他人等多种严重后果,从而引起医患纠纷和恶劣的社会后果[2]。

    我国精神卫生法颁布与实施后,精神疾病也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但人们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外走行为的危险性及其相关因素了解仍不足。如何有效地预防或减少住院精神病患者外走,已成为精神科医护人员(尤其对于精神科护士而言)所关注的问题之一。故本文对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外走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总结,旨在深入研究住院精神病患者外走的影响因素及为制订规范化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一方面消除住院精神病患者外走的念头或行为,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其早日回归社会;另一方面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为创造优质医疗环境做贡献。

    1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外走行为的流行病学特征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外走是精神科常见意外事件[3-4],该事件的发生具有突发性、短时性以及可变性等特点。尚正君等[5]调查发现近5年中52例意外事件中外走行为发生率最高(26.9%),这与植秋蝉[6]研究(发生率为25.9%)结果一致。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外走基本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心境障碍患者等。李喜春等[7]研究报导,98例有过外走行为或倾向的患者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占89.79%,情感性精神障碍占4.08%。另外有关文献[2,4,8]报道较一致的结论是男性、首次住院患者、文化程度低下的患者与外走行为的发生关系更密切。

    2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外走行为的影响因素

    2.1精神症状

    精神疾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思维障碍、情感障碍、行为异常等症状,而且多伴随自知力的缺失。由于受幻觉(如命令性幻听)或妄想(如被害妄想)等精神症状影响,患者往往对自身丧失了自知力,不愿意积极配合治疗,并由此会产生强烈的外走想法。汪毅等[9]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及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更容易发生外走,需要加强防范力度。时文芳[10]研究发现有外走行为的患者BPRS量表中幻觉妄想、猜疑、敌对性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因此,精神症状是增加患者外走风险的因素之一。

    2.2住院环境

    国内绝大部分的精神病医院都是全封闭式管理,而封闭式的住院环境会使患者感到生活苦闷、单调、受拘束和限制,无法适应封闭治疗的护患沟通与患患沟通,渴望外界的生活,进而出现外走行為[9]。有研究发现,病房物理空间、患者总数、病服款式均会导致患者的不愉快感[11-12]。反之,医院病室内适宜的空间、温湿度、色彩、音响,包括洁净的空气、充足的阳光等,能增加患者的满意度。李椰[13]研究发现外走行为发生原因中环境因素占23.1%。汪毅等[9]提出对于处于恢复期的患者,鼓励其主动参加一些活动与康复劳动,能降低环境的封闭性,进一步减少患者外走行为。

    2.3管理因素

    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研究发现,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薄弱、护理专业知识不全面、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工作态度不端正等因素会增加护理风险的发生[14],同样会增加患者外走的风险。嵇迎春[15]认为护理人员对病房的巡视不到位,没有按照相应的护理级别进行巡视,或者只是对新入院患者进行观察巡视,会导致患者外走风险的增加。医院的硬件设备不完善,对患者居住及工娱区的门窗及围墙高度等没有严格把控;在工娱康复治疗过程中,工作人员的不足以及半封闭的环境前提下,也能为患者提供外走的条件。因此,实施系统、全面的风险管理措施,能一定程度避免外走行为的发生。, 百拇医药(邓利章 黄嘉威 杨欣湖)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