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明医”需秉持“中医思维”(2)
随后,李建民教授以自己的学医经历为例进一步解析说:“当年,我从硕士研究生毕业回到临床,总感觉自己跟过名医、上过硕士研究生、努力背诵过经典、深入研读了两年西医慢性肾脏病基础和内科学基础,临证看病水平应该不错、应该提升了吧?然而,到了临证看病时我才知道,没有一个患者是按照书本上描述的的‘程序’去得病的!每一位患者描述的临床表现基本上是‘四不像’。在当今,很多疾病可以用西医技术诊断清楚,那如何获取中医学疗效?哪些疾病中医学可以迅速解决患者的问题?当时,我尽最大努力去查阅中药药理研究、中药方剂现代研究、名家经验集,看看名家如何治病,回忆跟随杜雨茂教授抄方的过程,回忆导师的教导,总体来说,中医临床效果也不错。这种结合现代中医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研究的临证思维,一直影响了我许多年。再后来,我考取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时,《中药免疫学》当时是最时髦的专业,但是应用这种思维我在临床上发现:西医诊断越清楚,无论是西医疗效还是中医临证实效就越需要提升。问题的关键环节在哪里呢?真可谓‘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啊!这是唐代名医孙思邈的话。我那时明白了一个道理:我需要反思自己的中医治病思维……”李建民教授继续说:“我们都知道,中医思维以哲学思维为主,西医思维以物质诊断为基础;而且,中医思维在于临证之辨。辨者变也,知常达变方可为大医。中医临证研究需要辨识清楚、病机认知清楚、病机传变特点清楚、选方精确、选药加减清楚、应用中医药治疗目标清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6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