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在结肠癌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研究(2)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1.3.1原发灶T 首先,在T1~2期,肠壁增厚>6 mm癌灶多在大肠的内层,变化相对较为明显,大肠的外缘部分较为光滑,可以清楚地见到外部的脂肪[5]。肠壁>6 mm,T3期的大肠壁外缘不够光滑,较为狭窄,此外,往往表面不够平整,有时出现结节状的外凸,肠壁>6 mm。T4期中,往往可以看到大肠壁明显的变形[6],外部的脂肪密度相对较高,对外部的器官也有一定的侵害作用。肠壁>6 mm,伴有淋巴结短径>8 mm(图1)。
1.3.2局部淋巴结N N0:可视区域内无可见淋巴结,或淋巴结已经肿大现象但不明显。N1:可视区域出现淋巴结,直径>8 mm,其强化明显[7];N2:出现≥4个以上的淋巴结转移现象。
1.3.3远处转移M M0:未发现远处转移现象;M1:有远处转移的证据[9],如转移到肝肺等器官中。
1.3.4病理TNM分期 根据具体的结肠癌术后情况进行分期,T1:相关病灶已经侵入到黏膜的下层位置;T2:病灶侵犯肌层位置[8]。T3:病灶穿透至膜下位置,肿瘤进入到腹腔或者邻近器官的结肠位置处;T4:病灶穿透浆膜进入邻近器官直肠处,如远端直肠等。
1.3.5准确率 准确率=准确分期的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0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