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9年第2期
编号:13328983
补气活血方加减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白介素-6、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3)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2期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静脉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凝结,导致静脉血液循环受到阻碍,表现出患者下肢疼痛肿胀等症状[5-6]。血栓的形成可刺激炎症因子IL-6高效表达,并且伴随激活炎症途径,包括IL-6途径。IL-6是一种促进炎症性细胞因子,其作用机制是激活内皮细胞,促使血液黏稠度增高增加血栓疾病发生几率。所以炎症因子与血栓形成紧密相关[7-8]。目前临床上治疗常运用溶栓药物溶栓和外科手术消除血栓[9-10],作用机制:药物进入体内,刺激体内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从而清除患者形成的血栓与血液高凝状态。溶栓治疗可以保护患者下肢的深静脉瓣,降低后遗症发生概率。但是溶栓治疗法常发生严重出血事件,其安全性仍然受到大众的争议[11-12]。临床上常使用低分子肝素来防止血栓发生,起到抗凝血作用,降低患者形成血栓概率[13]。

    中医治疗血栓原则为行气活血、清热除湿,达到降低血液黏稠度与血液凝固,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缓解疼痛肿胀病症[14-15]。补气活血方中赤芍、川芎、当归、丹参、牛膝、鸡血藤各味中药均有行气活血、通络化瘀功效[16]。现代中药研究发现赤芍、川芎、当归等能扩张外周血管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5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