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进展(2)
1.1针对不良反应症状研究指出,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正确处理干扰素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有助于帮助患者正视干扰素治疗的成效,提升治疗依从性[17]。干扰素治疗初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发热,一般出现在首次注射后的2~4 h,体温可升至38~40℃,姚惠芬等[3]选择了在傍晚为患者进行注射,发热发生时患者处于休息状态,经过一整夜的睡眠,其不适症状也能得到有效缓解。
血细胞减少及骨髓抑制一般在停药后均可恢复,如白细胞降低至1.1×109/L,血红蛋白降至80 g/L,中性粒细胞数降低至0.5×109/L,血小板降低至30×109/L或以下,则必须停药[18]。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在饮食上加强营养,多食用补血食物,尽量卧床休息。
除此之外,干扰素的不良反应涉及到使用剂量[19],所以在给药及教育患者如何自我注射时,必须高度重视,确保剂量做到准确无误;同时,干扰素的不良反应也存在个体差异,每位患者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和严重程度也不同,作为医护人员应充分掌握干扰素相关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及其预防手段等,只有通过密切观察、才能及时发现和对症处理。
1.2在院期间及出院后分阶段教育
慢乙肝作为一种进行性发展的慢性疾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7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