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9年第30期
编号:13444381
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0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30期
     1.2单胺类递质及乙酰胆碱

    目前已有研究证实单胺类递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5-HT)]对癫痫起抑制作用,而乙酰胆碱则对癫痫起促进作用。5-HT是一种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起作用的神经递质,参与了癫痫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5-HT亚型分为7个亚型,从5-HT1到5HT7。5-HT1A、5-HT2C、5-HT3、5-HT4和5-HT7受体参与了癫痫的发生和维持以及癫痫易感性的改变。目前对于5-HT的研究还不够透彻。5-HT3受体是配体门控离子通道,位于细胞膜上,通过改变钠离子、钾离子和钙离子跨膜引起神经元去极化。5-HT3受体可抑制癫痫发作,而5-HT3受体抑制则可促进棘波[11]。胆碱能系统分为两种:M型胆碱能系统(mAchR)和N型胆碱能系统(nAchR),遗传学研究表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夜间额叶癫痫与神经元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AChR)密切相关[12]。烟碱型乙酰胆碱(nACh)受体亚基的突变,特别是α4和β2亚基的突变,与疾病中广泛表达的α4β2nACh受体亚型密切相关[13]。

    1.3其他

    最近的研究表明,G蛋白偶联受体40(GPR40)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表达,参与神经功能的调节。GPR40激活可以减轻动物模型癫痫发作和NMDAR介导的突触后传递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57 字符